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和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山西3200多万亩平坦耕地中,仅有1300万亩实行了保护性耕作,而且有待于实现从少耕到完全免耕的转变,因此其未来推广前景和增效空间都十分巨大。专家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破解推广难度加大的问题: 

  首先,可通过三种途径解决地块分割的问题:一是通过土地流转让分散的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手里,形成规模;二是鼓励农民通过土地相互置换的方式让自家分散的地块集中成片,所置换地块之间的差异可通过增加农资补贴的方式进行抵消;三是通过实行粮种、化肥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统一采购,统一耕作。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金,扩大示范规模和范围,提高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由于保护性耕作前3年属于培育期,效果不明显,农户不愿进行投入,可以考虑将前3年农户所有花费变为由国家财政投入的方法。 

  山西省农机局生产处副处长张进说,财政补贴对农民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前年山西省对保护性耕作一亩地补贴30元,结果当年就推广了400万亩,最近几年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虽然减轻了农民种地的负担,但是并未体现对先进耕作技术的激励,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第三,研发技术更先进、种类更齐全、操作更灵便的免耕播种机,同时对进行保护性耕作作业的农机手给予补贴。这笔钱一定要直接发放到农机手手中,否则将很难起到激励作用,而且补贴额度要高于农机手实行传统旋耕旋播作业的收益。 

  张进表示,农机手对耕作方式的选择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如果不把这个群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即便将分割的地块集中起来,保护性耕作也很难继续推广。 

  吕梦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6版:农业保险
   第B07版:农业保险
   第B08版:农业保险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需消除两大障碍
我国已有百余种航天农作物
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和资金投入力度
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污染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和资金投入力度 2013-06-18 2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