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为啥要上天?
利用太空环境诱变遗传改良,从而培养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农作物。
作物育种,又称品种改良。航天育种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1987年8月5日,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将一批农作物种子送向太空,由此揭开了航天育种的序幕。
25年来,我国已先后20余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菌种,获得了大量新性状品种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目前,中国已拥有经过航天搭载的农作物百余种。把种子搭载上天,在太空环境里经受了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连续几年的培育和筛选,就可能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
航天育种就是利用太空中宇宙粒子、微重力、弱地磁等综合因素,诱变农业生物遗传改良,从而培养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
市民都能接触到太空食物?
现在全国各地航天育种推广种植基地有10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近2000万亩。
可能我们吃的青椒或大米中,就有一些是来自太空的食品,但从外观上很难区别哪一个是太空的品种。
太空育种的农作物品种有自己特有的适用范围,生产的量远不能占到市场的绝对份额,就像杂交稻一样,面积很大,但也很难说超市哪个卖的就是杂交稻。
如今,航空育种基地已是遍地开花,大批优质的太空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航天育种推广种植基地大大小小的有10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近2000万亩。
太空育种进一步实验空间大
人类目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非常有限,如果把种子直接放在强的宇宙粒子下会有什么改变,还需进一步实验。
太空技术直接导致基因突变,选出新的品种,品质改善、产量提高,这跟老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其实人类目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非常有限。即便是空间诱变,也只是利用了其中一部分,因为空间环境的宇宙粒子很复杂,目前我们把种子放在返回舱里,这等于有一个很厚的保护装置,把很多宇宙粒子屏蔽掉了。如果把种子直接放在强的宇宙粒子下会有什么改变?还需进一步实验。 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