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贫寒上不起一天学的父亲,年仅13岁就因祖父被溅出的铁屑弹瞎了双眼,而被迫无奈地进厂当上了订木箱的童工,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后来,经人介绍进入电灯公司成了一名外线电工。日晒雨淋地在那种风险极高的工作中摸爬滚打了40多年。所以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然而,争强好胜的父亲却是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学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历练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磨炼出了令人叹服的崇高境界,干出了许多让人瞩目的成绩与令人敬意顿生的闪光举止。
上海一解放就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父亲,满怀着光荣的责任感与炽热的报恩情怀,忘我地投身到了上海的电业建设中。为了满足水涨船高的用电需求,有关方面筹建了超高压输电公司,打造超高压输电线路大动脉。我父亲从一名班长被提拔到了负责所有高压铁塔输电线路建造的大组长岗位上。大字不识的人硬是凭着身先士卒、凭着惊人的超强记忆力,率领几个施工班圆满地完成了一条条从新安江、从望亭到上海的高压输电铁塔线路的架设任务。其间,他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黄浦江上高约90多米的越江铁塔基础的浇筑任务,日夜指挥大家翻转,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为了保证每条输电线路按时送电,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发挥着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想象的难关。有付出就有回报,得到了上下交口赞誉的父亲,建国十周年之际应邀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届时还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可是父亲却很少在人前沾沾自喜这份荣誉,而是默默地将它化作成了新的动力。
在子女眼中,父亲是一个做事近乎刻板的人。由于解放前进的是外商公司,所以解放后还享受着保留工资。他看到国家困难,主动要求减去了保留工资。这对于多子女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糊口的人来说,自然是难能可贵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副食品极其匮乏,父亲带领班组参加了安徽小三线输电线路的建设,每次回沪时,有人劝父亲买些肉类回去给家人开开荤。但是父亲总是两手空空地回家。心疼孩子的母亲甚至与父亲呕了气,怪他不关心孩子。可父亲总会振振有词地解释:“我是个党员,国家有困难,我不能老是想着自己呀!”冷水泼不进一点,母亲只能是无可奈何地作罢。
我父亲对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凡事不要老是只想着自己。”仔细想想,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中,其实蕴含着“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的境界。退休以后,他就是以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榜样的:比如,他常会为村上缺衣少吃的人送衣物,分赠子孙孝敬他的吃食给其他老人分享;比如,他几次三番拒绝子孙为他装空调,说是现在电力紧张我摇摇扇子照样可以过日脚……当然,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则是我20年前摔得浑身不能动弹卧床两个多月的那件事:上班时候还是新修平展的德平路,待到我下班摸黑回家时,竟然被挖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埋管沟。害得我刹车不及跌了进去。有关部门的领导上门来探望,主动提出要给予一定数量的赔偿。父亲却抢在我前面说:“反正我儿子有劳保,赔偿就算了。不过嘛,请你们以后在施工时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免得其他人也遭遇到同样的意外。”父亲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赞口不绝。
类似的闪光点在父亲的身上数不胜数,点点都可以让人清澈地窥到老人的一颗金子般的心。这就是生于党创立之年有着与共和国同岁党龄的老父亲平凡中透溢出的不平凡境界。现在,老父虽已驾鹤西去,但是他的这种从点点滴滴平凡细节中裂变出来的美德,必将成为我们子女汲取不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