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三农实用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浙西山区县的共富样本

  □邬焕庆 黄筱 许舜达

  浙皖赣交界处,钱塘江之源头,有一座小城名为“开化”。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缺乏区位优势与自然禀赋,但乘着时代向前之势不断焕发生机。

  群山开化,一路生花。从坚持绿色发展,到厚植民生福祉,再到把握未来跨越式布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成为山区县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样本。

  “两山”之路

  钱江源头的绿色蝶变

  清晨的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马金溪倒映着白墙黛瓦的民宿群。然而20年前,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露天厕所、垃圾池随处可见,村民“靠山吃山”“种种砍砍”,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动了金星村转向绿色发展的齿轮。2008年,村里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近万亩山林分给各家各户,努力在生态保护中吃上“生态饭”。

  “过去卖木头,一棵树几百元。如今卖风景,一棵古树能带动10万元消费。”金星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初一介绍,目前村里开起24家民宿、农家乐,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6万元。

  以最高标准、最实措施、最严监管,铁腕整治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新优势;仅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主动叫停的在建工程就有35个、总投入10.5亿元……

  2016年以来,随着钱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开化县域绿色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好山好水成为山区发展的“绿色引擎”。在开化,传统农业也乘上“品质化”“特色化”快车,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

  以“钱江源”区域公共品牌为引擎,开化县整合龙顶茶、清水鱼、有机蜜等34类生态产品,实现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两有”之路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正是桑蚕快速生长期,华埠镇溪东村党支部书记许义凤和村民凌晨5点就起床采桑叶,还从周边4个村招来几十个短工帮忙。

  溪东村引进浙江大学和万事利集团选育的新品种“黄金茧”,能以每斤25元的保底价被收购。听说“黄金茧”有赚头,越来越多村民选择返乡,让一度荒芜的片片桑园重焕生机。

  “村里几乎家家种桑养蚕,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也有45万元。”许义凤介绍,村里还成立合作社雇佣村民养蚕,以“企业+经济合作社+农户”方式组织农户统一种植、养育、管理,打造特色蚕茧品牌。

  在开化,进城务工曾是多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如今随着县内产业不断扩面提质,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就业创业模式蓬勃发展,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链接产业与大市场,实现就业增收。

  在大溪边乡上安村,集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让农户以自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为股东,共享红高粱带来的增收果实;在桐村镇,全镇9个村整合资金购买县级优质物业资产,实现年租金收入50万元,村集体成为收租房东……

  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表示,立足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当地大力推进产业创富,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加快推动带农共富、缩小城乡差距。

  “未来”之路

  前瞻布局激发县域潜力

  面向未来,开化前瞻布局、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激发山区县跨越式发展潜力。

  去年“双11”,桐村小香薯在电商平台火爆销售,让更多人看到数字化赋能带来的无穷潜力。“数字化技术优势让开化农产品推广、文旅建设有了更多支持,为山区县跨越发展带来机遇。”阿里巴巴派驻开化乡村特派员刘琳说。

  坚持“数智活力”驱动战略,当前开化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活电商发展新动力。据统计,2024年开化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增长199.3%;网络零售额24.4亿元,同比增长31.4%。

  青山绿水涵养物阜民丰,传统农业蝶变现代产业,山区县开化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动态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一个浙西山区县的共富样本
山西襄垣:一粒“米”的新“稻”路
重庆小镇葡萄园里的“三产融合经”
东方城乡报三农实用周刊05一个浙西山区县的共富样本 2025-06-05 2 2025年06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