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逛市集

  □徐晓彤

  周末下午,阳光正好,气温适宜,我正好有空,一个人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市集闲逛。正值上海国际插画艺术季,市集和画展隔着一条马路,同步进行。因为摊主多为插画作家,市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了一个粉丝奔现的艺术交流区。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插画家,也无意要理解作品背后的艺术密码,只是作为一个“闲散人员”,在市集中随意穿插,偶尔停下听摊主们讲述他们的创作理念、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不知不觉,我听着竟也有些上头,心甘情愿地为价格不菲的“一眼心动”买单。它不是必需品,也没有实际用处,但缤纷的色彩、可爱的图形一直在刺激着我的多巴胺,与摊主的交流又让我涌上惺惺相惜的奇遇感,这些无形的价值被包含到价格中,一切的快乐和精神自由都在付款那一刻达到顶峰。一转身,屋顶上空飘满了艺术季的宣传条幅,两边高大宽广的水泥墙壁上,铺满五颜六色的插画,创作者、游览者被包裹在这个空间中,在异想世界里行走、交流、互动、交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轻松自在的表情,而这表情也在传递一个信息:市集,不再局限于一个廉价的大卖场,更像是一个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精神锚地。

  我不知道,“赶集”这个词在多少人心中,还能引起触动。就我个人而言,光是看见这两个字,就仿佛已置身于一片人海之中,但它又不止于热闹,还意味着惊喜和意趣。在我的老家小镇上,阴历每逢含有“二”“五”“八”的日子,便是赶集日。那时,紧靠着菜市场的一条南北方向的路上,两边会摆满摊位,其中大部分以“地摊”为主,即在地上平铺一块布,摊位的大小就此被确定下来。另有一些卖衣服的商家,配备用于悬挂衣服的不锈钢支架,衣服依次悬挂,供顾客挑选,在一众地摊的衬托下,颇有一种高级感。当然,不锈钢支架不易携带,也就出现了就地取材的卖家,只需一根麻绳,两头扣在大树上,麻绳上打上若干死结,防止悬挂的衣服向中间滑行。还有用三轮车、卡车摆摊的,这种就类似于城市里的汽车后备厢摊位。总之,摆摊方式完全根据商品种类和摊主的资源决定。

  我经常看到别处的赶集日像是开启了一场美食盛宴,但我老家的市集则是实实在在的大卖场,只售卖一些面向小镇老人的衣物、鞋子和日用品之类。今年春节回老家,第一眼就看到爷爷穿着非常时髦、印着英文logo的卫衣,顿觉眼前一亮,一问之下,得知市集上买的,10元一件,奶奶一口气买了5件。我心里直打鼓,“这能穿吗?”,看出了我的疑惑,爷爷笑着说:“嗐!都活到这岁数,还想那么多?”这就是小镇市集,在这里你永远不用提防“刺客”,有的只是生活的随性和豁达。

  尽管在城市中,市集正以另一种形式爆发式生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市集的式微。相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向花鸟市场和菜市场,他们不一定购买,但能感受生活的真实,在他们眼里,传统市集尤其是菜市场,其独有的烟火气,贯穿着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活具象化的最好证明。而新兴市集得以与传统市集并驾齐驱,也正是继承了这一精神内核。即便它面临着内容重复、门票昂贵等问题,但它仍拥有将我们从日常的平庸和无趣中拉出来的能力,对于久居钢铁森林、向往身心自由的人来说,他们仍然愿意为此买单,一如前几年他们结伴露营、奔向自然一样。

  如果说,露营是为了逃离生活,短暂地放下生活中的一切琐碎,那么市集则是为了让我们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琐碎中发现美好和真意。它们同样践行着追求自由的人生准则,成为现代都市人暂别焦虑的一种方式,但考虑到装备、场地等现实因素,比起露营,市集似乎正成为一种更方便、更自由的精神放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会弹凤凰琴的知青
古镇粽飘香
逛市集
征文启事
东方城乡报绿野06逛市集 2025-05-23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