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吾浩
端午时节,我们来到枫泾古镇,感受了枫泾粽子的浩大场面和火爆的旅游人气。登上斑驳陆离的石拱桥,俯看盈盈一水间,两岸黑瓦遮蔽的河边长廊,挂满了喜庆吉祥的红灯笼,映射出“东方威尼斯”红与黑的千古不变的神韵,好一幅江南古镇的水墨画。
枫泾古镇走一回,尝尽人间烟火味。步入长廊,但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河边清风拂面,廊中粽香扑鼻。从“三桥”相映的景点到泰平桥,是枫泾古镇旅游的核心区,也是游客在中大街、生产街购买枫泾粽子的高潮之处。长廊沿河一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餐桌,一眼望不到头,游客可以在这里尽享水乡鱼虾时鲜的美味。靠里边的店铺,一户挨一户,便是粽子的大世界。家家户户的摊位上,翠绿色箬叶包裹的大肉粽、五花肉粽、鲜肉蛋黄粽、豆沙粽、蜜枣粽等各色粽子摆得琳琅满目,油润光亮,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这里一个个店铺,又是一个个工场,他们在店铺里边裹边烧,边烧边卖,热气升腾,人声鼎沸,好一道粽子长廊的风景线。在一家店铺前,裹粽子的阿姨把一块五花大肉秤给顾客看,足足有二两之多,真是名不虚传的大肉粽。裹粽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绝活,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婆,端坐店中,只见她一手托箬叶,一手抓糯米放肉馅,眨眼之间,一只翠生生的粽子滾落手下,身边的木桶里,刚裹好的粽子堆得满满的。她一天可以裹一千多只粽子,平均不到一分钟裹一只,据说像这样裹粽子的娴熟能手在枫泾比比皆是。
青箬粽子祭故人,龙舟竞渡慰苍生。枫泾粽子早在农耕时代就是当地农夫野外耕作时充饥的佳品,青箬白米大肉粽,正是江南鱼米之乡丰膄的写照。我们边走边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听得一位操着沪语的上海大妈在说:“枫泾粽子就是好吃咯,肉大、米糯、品种多,咪道好得来。阿拉到枫泾古镇旅游,就是要吃枫泾大肉粽。不买枫泾粽,等于白来枫泾镇!”枫泾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是在于色、香、味、形俱佳,食材新鲜,价格公道。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枫泾人,就是在这生于斯、长于斯的膏腴之地,用疯狂的热情,灵巧的双手,把小粽子做成了大产业,吸引了八方游客。
枫泾粽已成为古镇的特色产业,也成就了不少人创业致富的梦想。在“三桥”附近的长廊生产街38号“长森粽子店”,我们遇到了一位五十开外的女主人,微胖的身材,笑容满面,热情大方。她告诉我们,她的家就在枫泾古镇边上,是土生土长的枫泾人,她的丈夫是一位厨师。她亲眼目睹枫泾古镇旅游业和粽子产业的兴旺发展。她在村里积极带头创业,办起了民宿,并依托古镇旅游,今年她和丈夫也加入了“粽子大军”。他们家推出的“长森大肉粽”,自定配方,精选新鲜优质食材,箬叶青秀,米质软糯,肉馅肥而不腻,一口咬开,齿颊留香,频频订单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还设想把枫泾粽子和农民画等非遗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特色,进一步擦亮枫泾古镇的名片。好一个美食文化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的好主意。像这样有志于创业创新的枫泾人,大有人在,他们不愧是这座古镇文化之魂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进入互联网时代,枫泾粽子搭上了快车道。昔日的农家女,现在也能开直播,做短视频,全镇涌现了不少网红店,如美娟粽子、文芳粽子、“水乡阿婆”粽子、“在水一方”私房粽等。源源不断的枫泾粽子正通过网络、快递销售到长三角,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