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明
来到新场古镇,沿洪西街一直往东,横穿过新场南北大街,继续往东走,走到洪东街最东端,就是千秋桥。在千秋桥之下,就是东横港。
新场是水乡古镇,不仅有东西流向的洪桥港和包桥港,也有南北流向的后市河和东横港。新场水乡古镇,就与这四条河流相依相伴。
东横港,是洪桥港和包桥港的东端入港口,曾是新场古镇人员和物资进出的主要水上通道。历史上,东横港船只进出极多,水上交通十分繁忙。宋元时代的东横港,不仅船只进出十分繁忙,而且河流两岸也是热闹去处。只是现在陆上交通发达,船运渐渐淡出,才使东横港显得有些冷清。
东横港古称鹤坡塘,宋代时曾有鹤坡道院,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它是(浦东南汇的)四灶港、五灶港、六灶港和七灶港的西端出口处,河宽30米左右。
现在的东横港,南起大治河,可达东海;北到七灶港,但经过七灶港,转转湾湾可到达上海市区。从千秋桥到七灶港一段,历史上也称檀香港,是因为这里有城隍庙、东岳观,船上运送来的檀香、庙里烧的檀香,檀香味缭绕,故得此名。
东横港上的千秋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丙午年重建,同治癸亥再修。是目前浦东地区保存较好,还在为人们服务的古桥。其“千秋”之名,恰如其分。
千秋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墩两侧刻有桥联,南侧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北侧为“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对联至今清晰可读,是新场古镇保存较完好的桥联。
在千秋桥的东堍南侧,还有一座建造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城隍庙桥。桥上有对联,面西一副为:“做好人、心正身安;行善事、天知地鉴”。面东的一副为:“天知地知何谓不知,恶报善报终须有报”。这是佛家善恶观:做好人,行善事,善有善报!
在东横港的东岸,千秋桥东北方,有明万历乙巳年间建造的城隍庙。1938年,日寇侵占新场时,放火烧毁了城隍庙的大部分房屋,仅存后棣几间及西厢房几间房子。为了不忘这段历史,残存的房屋,如今做了修缮,保护了起来。
在东横港与七灶港的东南岸有东岳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年间被倭寇烧毁,万历年间重建。
在东横港东岸,南起万福桥,北接城隍庙桥,建有廊道。廊道随河弯曲、随路起伏,高低错落有致。这种匠心设计,少了单调,多了情趣。
游客若有闲情雅致,不妨到此坐坐走走,看看东侧的竹林和树木中古朴的农舍老屋,还有西侧东横港的潺潺河水。如今的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干净,小鱼在河水中游弋、戏嬉、觅食都清晰可见,让人别有一番情调,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