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
倾诉与聆听,都市与乡村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图文无关)
口述:羽姗 文字:李扬
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来上海定居已经很多年了,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神奇和美好的土地,她既有激情辉煌的历史沉淀,又有热闹喧哗的都市美景,不愧是“魔都”。而我在平时的闲暇之余,总愿意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和感觉这里的一切,用脚步丈量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老家在安徽淮南市下辖的农村,祖先世世代代都是农民,2003年才拿到初中毕业证书的我来到了大上海打工。我表叔一家之前就在上海生活,他在一家工厂担任车间主任,于是安排我进了他们的工厂……
转眼在上海已经生活了20多年,我已经由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女经历了世事风雨,现在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学历早已不是当初的初中学历,经过了这些年在夜大不断的进修,先后念了夜大的大专和本科,现在本科已经毕业了,工作也经过了多次变动,目前在沪上一家实力雄厚的物业公司里担任小区物业副经理。
我儿子现在已经10多岁了,丈夫是我当初所在工厂的同事,也是我的安徽老乡,如今我们一家的户口都落在了上海,成了“新上海人”,我更是把上海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没啥别的爱好,但自己特别喜欢在上海四处转转,做脚下这片土地的“行者”。自己常想:这是不是和我那些从事农事生产的祖先殊路同归呢?他们的后辈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丈量大地的人”。
当然我更希望能到祖国各地和外国旅游,到不同地方看看当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可是花几天时间去外地旅游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所在的物业公司工作比较琐碎又繁忙,平时休息时间不多,业余时间也都贡献给了工作和家庭。
前不久,我带儿子去参观四行仓库,参观完后,因距离天安千树不远,遂前往一睹其“芳容”。说起大洋晶典·天安千树,我是闻名已久,可惜以前一直没去过,它是上海一家大商场,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600号,地处苏州河畔,因建筑非常独特,是普陀区的地标性建筑。
它被誉为“魔都古巴比伦”,为巨型山形建筑,将中国的黄山与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合二为一,钢筋水泥和极具生命力的绿植融合在一起。那一根根立柱,连接着大地和空中的绿植,让人时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上百个露台,数百根立柱,千余棵树木,有一种连绵不绝、层峦叠嶂之气势,让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商场内部构造也极具艺术范,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精彩体验。
其别具一格的露台花园,绿意盎然的河滨步道,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而且在这个新建筑里却有老故事,在靠近河道一侧,有一座“艺术塔”,其内部是观光电梯。这部观光电梯就是过去荣氏面粉厂的钟楼。站在露台上,远眺苏州河和沿线景观,闻名遐迩的苏州湾就在于此,是如此的壮观和秀丽。走在苏州河畔的步道上,给人一种辽阔的视觉感受,对岸的中远两湾城、远处的昌化路桥、玉带般的苏州河,还有耀眼的蓝天白云,魅力无限,我俩很喜欢这里,真觉得是不虚此行。
◆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丈夫带儿子去他的亲戚家玩,我则一个人又兴致勃勃地出发了。目标闸北公园。坐地铁1号线直接到达了公园。
公园里到处都散发着新绿,青涩着也斑斓着,特别养眼,碧绿如茵的大草坪像大绿毯,道路两旁,朵朵花儿漂亮脱俗,形成强烈的视觉焦点。散落在草坪里的绣球花儿,一簇簇,一团团,婀娜多姿,优雅如风。
路边邂逅了一棵桑树,我瞬间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爬树摘桑葚的情景来。那时的我们因为贪嘴和淘气,总会把桑葚汁“印记”在衣服上。我对这不起眼的地被植物很是喜欢,他们覆盖力强,生长迅速,无论是作为花坛点缀还是草坪边界,总能蔓延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群大爷闲适地围坐一块,一支烟,一个茶杯,一只鸟笼……沉醉在一声声的鸟鸣中。河边怎么能少了一棵棵妖娆多姿的柳树呢?但大家大多喜欢“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枝,却不太能接受柳絮飞舞的烦人时刻。当我看到柳树的枝干时,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在类似的树木上曾给我们制作秋千,虽然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但童年的秋千,至今还在心头荡着……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不信你瞧,公园中这些司空见惯的小花儿悄然无声,但却挥洒出一片光怪陆离。那个皱皮木瓜长得这么圆润喜人,具有着肆意生长、引人入醉的绿野风情,让人感到宁静安详。笔直的杉木如同执勤战士一般,默默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它那高大的身影总是给人莫名蓬勃的生机,也随风摇曳着过去的故事。公园的花园旁处处蝴蝶成群,花朵的美丽在于她的端庄娴静,而蝴蝶的美丽在于她的自由飘逸,没有谁更美,我们要懂得欣赏和尊重每一种生命形态的独特与价值。
绿波虽然微荡,但已拨动了我的心弦。一条幽静的小路,让我想起家乡的那条田埂,这座小岛,一点都不孤单,有玉树临“枫”,也有“石”全“石”美。
这时我被一位玩泡泡机的小女孩所吸引,跟着她走了一段路,那飞扬的泡泡里都是童年的趣与真。这些地被植物,他们默默生长,为空间带来持久的绿意,更为我们带来良好的优氧环境。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绿树,再加上蜿蜒曲折的楼台亭阁。好一幅江南画卷!细心的绿化师傅在修剪后的树干处画了一只小鸟,以此来安抚大树曾经受伤的心灵。这棵杨树像极了我家老屋后的那棵杨树。我专注地望着他,他似乎也对我表达了一丝“家乡牌”的疼爱。
公园里到处都是活跃的“小团体”,他们唱歌、跳舞、做操、打拳、舞剑、健步走……当然也有喝茶聊天的。他们意气风发,充满动感和活力。
再次看到角落里的地被植物,虽然不开花,但是他的叶不比花逊色,叶子的花纹和色彩自成一派,很独特很美丽也很自然。
自然的入口,便是生活的出口,在这里,阳光洒在身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润和花草的香,还有满眼的绿意,再和自由穿梭的风交换一下心事,整个人都变得轻盈许多。
此刻,我想起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的一句话: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还有一次是周日的晚上,我来到了外滩,满怀期待地乘坐游轮和浪奔浪流的黄浦江来了一场亲密无间的邂逅,微风袭来,暗香浮动,眼见近在咫尺的滔滔黄浦江,不禁脑海中浮起这巍巍大上海灿烂厚重的前尘往事……此时一束束变幻莫测的灯光;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一群群热情高涨的游客,还有那滚滚向前翻腾的江水,让我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穿行着。
繁华多姿且充满神奇与诱惑的大上海,仿佛一块磁铁,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探索者、追梦人纷至沓来。前来求学、就业或者纯粹见见世面,总而言之,在这条黄浦江上,不知有多少人逆水行舟,又不知有多少人因浪高风吹而顺流折返。我何尝不是那千万个小舟中的一个?
江水潺潺,灯火辉煌。黄浦江孕育了大上海的繁华,也见证了大上海的发展,他的独特气质,他的豪情壮志在这里交汇、融合,他是如此多元,它更无比张扬。
夜色越浓,灯火愈明。一座座重峦叠嶂的摩天大楼,从容地站立着,浑身上下充满了自信与坚定,而那璀璨夺目的灯火犹如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年,他们自由地跃动着、欢腾着。大上海,夜上海,不管你来多少次,也不管你想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他描写它歌颂它,那些华丽的词句在它面前还是显得如此苍白。
我站在船头,无论是远眺还是近看,都被这流光溢彩的景色包围着。岸上人头攒动,欢歌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大上海的无限深情。此刻,夜游黄浦江,是一种荣耀,是无比荣光。凉爽的风轻抚着我,江水也冲击着我的思索。我感到无比喜悦,也无限感慨。
◆前不久我去了徐汇滨江,第一感受就是开阔,我喜欢站立在凭栏处,和温润的江风相依偎。放眼望去,江水碧波荡漾,过往的各类船只在缓缓地向前流淌着。江面上,偶尔会出现几只水鸟,它们一会儿戏水,一会儿高飞,它们自由奔放的模样,最让人游目骋怀。
我看资料记载,以前,水泥厂、油库、北票码头,还有火车站和飞机场都在这里安营扎寨过。后来随着徐汇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将此块土地建成了漂亮的滨江跑道,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徐汇滨江的蜕变正式拉开序幕。这里临江,适合居住、商务、休闲与娱乐。并且充分利用这里的空地、旧厂房,节省了一定的开发成本。现如今,脱胎换骨的徐汇滨江,有了更加响亮的名字——西岸。
当然,徐汇滨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至今还保留了北票码头的遗址,江边的塔吊就是其标志之一,有老式蒸汽火车,还有由龙华机场的油罐改造的油罐艺术中心等。既保留了历史的陈旧感,又让它们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当然,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走过彩虹桥,便来到滨江大道最热闹的一片区域,这里有攀岩区、轮滑区、空中走廊、海上廊桥等,只见许多年轻人骑行、攀岩、溜冰、跑步……此情此景,让人兴奋着迷。
漫步而行,江风徐徐扑面而来。纯净的天空、自由的云朵、微波的江水、吐绿的树木、缤纷的花草和如织的人群,每走一步,都如入画一般,让人心怀美好。
一江水,一座城。我们时常向往外面的世界,也会渴望所谓的浪漫情怀,其实,在某个休闲时光,只要你来趟徐汇滨江,那生活的惬意便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