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闷棚
农技人员田间“问诊开方”
  记者 杜洋域 摄

  □记者 刘晴晓

  “我这几个大棚建得比较久了,里面有根结线虫,对蔬菜生产有影响。今天技术员们不仅上门指导,还给我们免费提供闷棚药品,真的很感谢。”种植户老李笑着说。

  高温闷棚,一般在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进行,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熏蒸进行棚内消毒。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污染小,而且操作简单、效果好,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连续闷棚15至20天即可。经过高温闷棚,可明显减少因重茬而引发的土传病害、杀灭根结线虫,减轻土壤盐渍化,可降低连作危害,为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土壤消毒、高温闷棚等方式调整,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金海洋是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环科科长,在他看来,这个职业最让人自豪的,就是接地气、受农民欢迎。

  “土壤肥力是基础,生产力是表现。有些地,种着、种着就会发现,无论施多少肥,产量就是上不去,还土壤板结严重。其实是化肥、农药用久了,土壤‘生病’了。”金海洋介绍道,调研过程中若是发现这类情况,农技人员会及时取土采样,装袋后带回实验室检测,分析土壤里的各项元素、病菌情况,从“问诊”到“开方子”,因地制宜开展种植、施肥、改土、治理、养地等提供精准指导。

  8月,沪郊大地,骄阳似火,气温持续“高位运行”。问起农技人员如何开展工作。金海洋坦言,“出门就感觉好热啊!草帽、扇子、早出门是我们高温作战的必备法宝。”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据了解,土壤修复、施肥管理是土环科的日常工作。一年四季,不论天晴下雨,农技人员始终扎根田间地头,为好“丰”景保驾护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农技人员田间“问诊开方”
批发市场蔬菜货源稳定
果农为枣油桃添风味
好草、好水育好蟹“养蟹人”应对高温有“凉”策
东方城乡报专题02农技人员田间“问诊开方” 2024-08-01 2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