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为产业链的构建者,以农民合作社为产业链的服务纽带,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形成的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打造了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种苗繁育引领型、加工营销导向型、生产供应服务型和收储延伸保障型等4类典型模式。
在粮食产业,联合体通过产业融合提供全程服务、开展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
淮河种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于2012年,由淮河种业公司通过紧密合作的方式,带动10个农民合作社和22个家庭农场组成,主要负责优质小麦种子和玉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是服务规模化,实现节本增效。粮食生产领域环节多、周期长,小规模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成本很高。联合体将生产服务的供求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淮河种业公司根据带动基地的总规模,向农资企业统一采购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农药、化肥,直接配送到家庭农场,并提供赊销服务,进一步减轻农户的资金压力。二是专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链增值。淮河种业公司采用引入人才和持续投入方式实施科技创新。它每年在育种基地的投入都超过10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5%~2%左右,打造了100亩高标准育种基地,用于公司核心品种的研发,引进了由12位专家组成的专门育种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还与育种团队负责人达成了6:4的新品种效益分成协议,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三是兴建烘干仓储,降低产业风险。宿州市埇桥区是产粮大县,种粮大户的晾晒问题始终难以有效解决。特别是遇到阴雨天,小麦和玉米容易产生霉变,产品品质降低从而影响农民收益。
在特色产业领域,联合体通过产业融合对接产销需求、发展专业化生产和服务,实现结构优化调整。
特色产业的品种数量多、技术要求高、价格波动大,需要依靠联合体的发展,发挥不同主体各自优势,实现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协调供给,将农业生产与加工和流通等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一是产业网络与营销网络有效对接。安徽宿州市百亩良园公司的董事长原来做食品和糖酒批发代理生意。成立蔬菜生产企业并组建联合体后,他将原有的营销渠道和经验用于蔬菜产业,为公司自建基地和家庭农场开拓蔬菜市场、打造营销体系,与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组成的生产体系实现了深度融合。二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决策指导。自振峰药业公司2010年在宿州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发现了中药材种植的效益,很多人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体与公司开展合作。公司利用从事中药材贸易获取市场信息快捷的便利,对农户进行生产决策指导和风险预警,在农户制定种植计划时即告知种植不同药材的生产成本、技术难度、地力条件、预期收益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农户由于盲目种植而出现亏损。三是引导产品专业化、服务集成化发展。百亩良园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达到超市供货要求,自建原料基地并种植了30多个蔬菜品种。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投入很大,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要近500万元,产量和品质却很难保障。成立联合体后,根据不同村镇种植习惯与地力等自然条件,由公司整体布局,自建基地只负责种植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少数几个品种,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也只需要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种植自己擅长的品种。专业化的生产,既降低了技术服务方面的开支,更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
在畜禽领域,联合体通过产业融合构建信息体系、强化风险保障,实现均衡发展。
安徽强英集团鸭产业联合体由强英集团带动30多个养殖合作社和50多个规模养殖家庭农场组成,主要从事肉鸭和种鸭生产繁育,以及屠宰和鸭肉制品生产加工。一是强化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化联合体增值空间。大型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组织能力决定了联合体的发展上限。近年来,强英集团为应对频繁出现的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利用下游生产和加工,消化上游的初级产品。公司从最初的种鸭繁育,发展到目前的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将经营风险分散在各产业环节中,增强了联合体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二是构建产业信息体系,提升农户参与产业融合能力。强英集团处于联合体和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拥有大量产业发展信息和农户生产信息。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提升农户抵御风险能力。为了保障养殖家庭农场能够在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中生存下来,公司设立了多重风险保障制度,让家庭农场能够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