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迪 绘
多肉植物原产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十分多样,因而它们对于生态因子的要求也各有差异。根据多肉植物种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将其归纳为夏型种、冬型种和中间型三种类型。比如,“冬型种”,生长季节在秋季至翌年春季,夏季明显休眠的一类多肉植物,栽培上统称为“冬型种”。这类植物包括番杏科肉质化程度较高的大部分小型种类(包括生石花属、肉锥花属、虾钳花属、对叶花属等)。由于它们冬季继续生长,对环境较敏感,因此非常不耐寒。而在夏季,它们要求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下休眠,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闷湿的夏季,损坏率很高。
冬季温度下降,渐渐变冷的天气已经不适合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生长。在南方地区12月的温度仍然可以将多肉植物放在室外培养,就算温度稍低,也还在零度以上。一般在5~10℃多肉植物是可以维持生命生长的。但如果室外温度低于零度,光线会达到一年中的低值,就需要将它们全部移到室内,如果有暖气,且光照充足,可以在中午用与室温差不多的水喷洒,但不能多,否则多肉植物容易发生病虫害。如果光照不足,就容易产生徒长,使得多肉植物越长越长。如果不考虑审美性的话,徒长也没有关系。缺少阳光,多肉的徒长只是使得它们不会再看起来胖乎乎地那么可爱。但如果冬季光照严重不足,可以考虑辅以人工照明,买一些植物补光灯来进行光照补充,让多肉植物能够接受一下光照,慢慢生长,只要熬得过3个月,多肉又会进入疯狂的生长旺季,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