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日前,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情况。据了解,陕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有效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轻重缓急,运用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施治,促进了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了河湖健康生命,提升了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陕西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坚持“清存量、遏增量”,河湖“四乱”问题明显减少。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到末端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陕西水网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增强了水资源调控、保障能力。全省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明显提升,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河流总体水质优,黄河陕西段、渭河、延河、泾河和北洛河干流水质均为优,汉江、丹江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保障了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
宁夏
首个性控胚胎
“试管奶牛”出生
日前,宁夏首个性控胚胎“试管奶牛”在灵武养殖基地出生。母牛犊体重47公斤,体高78厘米。出生半小时后顺利完成首次进食,一小时后能够自主站立。经专家团队监测,小牛犊符合新生牛犊各项标准,标志着宁夏良种奶牛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靳亚平介绍说:“自第一头‘试管奶牛’出生以来,首批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在灵武养殖基地陆续健康出生。之前繁育出的小牛犊有公有母,现在利用体外雌性胚胎生产技术,实现了性别可控,可为良种奶牛的快速扩繁提供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灵武依托研究生实践基地和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产教融合在养殖场内建设实验室,在不影响正常繁育计划的条件下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批量繁育,首次为良种奶牛装上了“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