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擅文 记者 王平
日前,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一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来的确认函,来函中明确写道:该院办理的“碳汇认购替代修复民事公益诉讼案,目前已完成交易并核销。”这起案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所确认的首例碳汇认购司法实践案例。
“这家公司砍掉了租赁厂区内201棵树木!”2022年早春时节,青浦检察院接到一条举报线索,立即引起公益诉讼检察官的高度重视。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在保水、固碳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固碳减排是重要功能,擅自砍伐树木可能对辖区内“绿水青山”的环境治理带来不利影响。
经实地走访、现场勘验、无人机航拍、研讨座谈等全面调查核实后,检察官认定该公司确实存在损害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2022年3月,检察机关依法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涉案公司试图通过原址补种的方式进行补偿,但该路段已水泥硬化,补种的树木胸径、数量均小于被砍伐树木,经评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受到损失。
2022年6月13日,最高法《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肯定了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损害赔偿责任,青浦区检察院遂决定在该案办理中创新引入碳汇替代修复理念,经研讨,最终确定该案综合采取认购碳汇、补植复绿、楼宇低碳等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7月,涉案公司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请开户并认购核证林业碳汇。
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检察官,“本案是我所确认的首例认购碳汇司法实践案例”,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在交易所协助下,涉案公司经申请、审核、备案、交易、注销等全环节,顺利完成187吨林业碳汇认购。
该案办理中,除认购碳汇替代修复外,还在辖区今年9月在元荡生态岸线揭牌的“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的碳汇林片区补植水杉等树木40余棵,并在涉案地点安装节能充电桩,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能动司法,全面打造降碳、减污、扩绿的“低零碳”生态修复样本。
该基地设碳汇林片、增殖放流、水中森林、绿化养护、河道清洁五个功能片区,面积约720亩,目前,青浦区检察院已就2起公益诉讼案件督促当事人在碳汇林片区补植树木60余棵。
“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是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检察机关在探索的同时,也要确保规范化开展。”青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余莉如是说。而本案正是砍伐树木破坏林业资源公益诉讼案件,由违法主体认购林业碳汇,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要素和主要服务功能“真修复”的效果。
下一步,青浦区检察院将以个案实践为切入点,进一步聚焦碳排放碳交易,努力为完善制度标准提供基层实践样本,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低碳协作下好“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