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特色农业,金山阮巷村走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记者 曹佳慧 通讯员 张丹萍

  “昨天采了500多斤,今天上午一个多小时已经采摘了150多斤了!”走进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股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排排菌包整齐地堆叠在一起,圆润肥厚的平菇争相从菌包里“冒出头”,长势十分喜人。

  近日,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的阮巷村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社的平菇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工人们正拿着箩筐穿梭在菌架中娴熟地采摘平菇,不一会儿身边的筐就被装得满满的,再通过统一分拣,迅速送往既定地点进行销售。

  眼前这个不到一亩地的大棚里,共有1万余个菌包。据介绍,每个菌包大约能产出3茬平菇,最快20天左右能出一茬。工作人员算了笔账,每天约采摘平菇500余斤,除去成本,保守估计年盈利在3万元左右。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块地还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员工肖建国十分头疼。“以前这里是工矿类的土地,种植水稻十多年,每年产量大约只有200斤,别的村要1000斤了。”阮巷村从前是农业大村,基本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而由于土质受到影响,每年水稻的产量都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种植结构单一、村集体收入不高的现状,阮巷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发展新型特色农业。当了解到平菇种植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时,阮巷村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社便从今年10月开始试种平菇。平菇不仅品种优良、管理简单,带来的收益也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废弃的菌包还可以回收还田,成为有机肥料,滋养农田。

  “我们先用1亩地做试点,成功后推广出去,再形成规模,为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新路子。”阮巷村党总支书记胡兴锋介绍,该平菇种植基地占地10亩,除了眼前试种的1亩,还有2万余包菌丝已经培育完毕到达基地,由工人们进行下一步种植工作。除了平菇种植基地,周边还有花卉和果林种植基地,加在一起能达到两三百亩规模的农业生态园。在这个农业生态园里,还可以开展采摘等亲子活动。

  据了解,未来两到三年内,这里将形成集旅游、采摘、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路线,成为漕泾镇郊野公园的配套旅游景点。阮巷村将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先行尝试带动周边的农业合作社,调动村里农户一起参与,既增加农产品种植收益,又带动农户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宠物
云南农技人员来沪交流 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真经”
发展特色农业,金山阮巷村走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遍种绿肥植物 确保来年丰收
崇明东平:金婚庆典暖人心 共赴美好见真情
东方城乡报动态A04发展特色农业,金山阮巷村走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2022-12-13 2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