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建湖高作镇季墩村:稻虾结“同盟” 村民喜盈门

  水网稠密,湖荡相连,耕地资源丰富……这里是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也是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的传统农业村。从负债60万元,到村级资产突破1600万元,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季墩村在困局中精准破局:在种好粮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稻虾产业,打开了致富门;在村“两委”统筹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连田成片整合资源,在丰沃的耕地上唱响了丰收歌。

  清晨,曦光洒向稻田,稻田四周是放养龙虾的水沟。这是虾农沈中余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候,他划着捕捞船,穿梭在水沟里,兴奋地从水下拉起地笼网,把地笼网里的小龙虾装上船。

  “这是今年上市的最后一批龙虾。”沈中余说着从网里捡出一只龙虾,看了看腮、掂了掂个头,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已经是沈中余养殖龙虾的第三年。之前,他在外地四处打工,后经季墩村的亲戚介绍,说当地养殖小龙虾的生意稳当可靠,于是决定结束漂泊,承包了100亩龙虾塘,专心当起虾农。按他的话说,养龙虾这事儿,一年生,两年熟,三年就入门道了,“头两年养虾缺乏经验,龙虾品质、个头怎么样,多靠运气。到今年,有了技术傍身,对于收成,心里就有底了。”

  作为传统产粮区,季墩村很早就遭遇了农业发展的多重困境。全村农田中,粮田占比高,但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碎片化,一般每户有3~5块地,每块从几分到两亩不等。季墩村党总支书记李凤春回忆,2003年时,他开始担任季墩村党总支书记,“刚接手时,村里负债60多万元,过了一年非但没有起色,还又负债40多万。”当时他就强烈地意识到,传统农业村要发展,一定得突破分散式生产带来的耕作困难、效率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局限。

  怎样才能改变种地不赚钱的现状,让农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李凤春多次把两张地图带到高作镇镇政府的会议上,一张是分布散乱的农居图,一张是大小不一的田块图,他认为,传统农业变为现代产业,要重新绘好这两张图。

  为延伸龙虾产业链条,今年年初,季墩村将原村部小学改建为“龙虾学堂”,先后举办了乡村音乐节、龙虾村直播等相关活动。放眼未来,新的蓝图已在李凤春的心中酝酿,“期待联动周边其他乡镇,更好地整合当地农文旅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放大全域旅游的品牌价值,使旅游业成为该片区的生态产业、民生产业。”

  (摘编自《新华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关注
   第A03版:专刊
   第A04版:专刊
   第A06版:专刊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视觉
   第B01版:一版要闻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养殖
“龙头”助力,金山保卫村与企业“鱼水情深”共发展
江苏建湖高作镇季墩村:稻虾结“同盟” 村民喜盈门
云南文山:绿美乡村建设点面开花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江苏建湖高作镇季墩村:稻虾结“同盟” 村民喜盈门 2022-11-08 2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