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岭:“艺术乡建”丰富老乡文化生活

  □张斌

  秦岭终南山下,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这里已成为西安文艺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之一。

  白天,摄影师拍下丰收后老乡们喜悦大笑的照片,然后做成高高的刀旗插在田间。晴空下,看着自己的巨幅照片与秦岭遥相呼应,老乡们理解了这个艺术展览的内涵:“啥是艺术?割麦就是艺术,我们就是麦田的主人,是艺术的一部分。”

  关中人喜好面食,“吃面”也成为一种艺术展现。麦田里,长桌席摆好,刚刚收获的新麦磨成面粉,再经过熟稔的擀制,一碗喷香的面条出锅了。繁星璀璨,周边点点萤火,“一碗面有了仪式,也有了美感”。“从麦田到村庄,丰富、创意、新潮的展演一场又一场,多得看不过来。”蔡家坡村村民王岩说。

  这些展演都是鄠邑区探索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尝试,已持续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一直希望进一步激活乡村的文化资源,让老乡们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要能过上品质生活,可以在秦岭山下喝一杯咖啡、在麦田里听一场音乐会。”西安市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

  宋群是蔡家坡村的“艺术村长”,也是鄠邑区“艺术乡建”的参与者之一,长期从事西安本土文化艺术的梳理及推广工作。今年,由他负责策展的“食在麦田”“集在麦田”等项目为秦岭乡村引来诸多关注。西安市鄠邑区委组织部部长孔维龙说:“不仅是艺术村长,结合西安市‘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和‘千企联千村’行动,我们还为一批村庄配备了旅游村长、规划村长、科技村长等,用精细化和定制化的人才供给,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专业力量。”

  文艺的气息不仅在蔡家坡村感受得到,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位于鄠邑区的栗元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等也不断挖掘自身的文艺特质,丰富文旅产业。文艺滋养下的生活更加多彩。“今年,区里提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定位,这个定位已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栗峪口村74岁的村民王志道说。

  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将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美学相结合,“艺术乡建”不仅为秦岭乡村打造出新的生活场景,也正在为乡村带来更多流量和创收。“过去每年收入三五万元,现在年入二十多万元,村里18家农家乐生意都挺好。”村民陈猛说,“以往种植的猕猴桃每斤2元还得往外推销,现在每斤4元要提前预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浙江松阳:传统与艺术融合 古村落重焕生机
秦岭:“艺术乡建”丰富老乡文化生活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秦岭:“艺术乡建”丰富老乡文化生活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