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信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逆势增长

  □记者 施勰赟

  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期,2022年度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陆续公布。其中,宝山区共有1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新增获评企业13家,增长率超433%,足足翻了两番。至此,宝山区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增至263家。

  剖析这些进入“国家队”榜单的企业,既有飞凯材料、长伟锦磁、西艾爱电子等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也不乏快仓智能、阿为特、西普瀚芯等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更有欧冶云商、杰宁新能源等竞逐工业互联网、绿色新能源等新赛道的企业。

  或许这些企业的“吨位”无法企及央企、国企,但正凭借着“专精特新”,它们同样能在细分赛道成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倍增,恰恰折射出“北转型”的澎湃经济活力。

  “专精特新”,“专”字在前,意味着企业要凸显“专业化”。评选时,企业在细分市场的份额占比被重点纳入考核。此次宝山区新增的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均达10%以上。

  以精耕光纤涂料的飞凯材料为例,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占据该领域整体市场份额近半,稳占行业龙头之位。经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其在光纤涂料这一领域成功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大幅提升了国产化水平。不只是飞凯材料,多年来,硬科技始终是宝山区引进企业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此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逆势增长,也恰恰映射出宝山区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已迎来“集中爆发期”。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集中产出,离不开包容的科创生态。与“大块头”企业不同,“专精特新”企业更精,往往深耕某个环节或某项产品。产业越集聚,它们就越容易切入细分赛道,找到增长点。

  与普通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将更多真金白银砸向研发环节。数据显示,宝山区“专精特新”企业去年全年研发投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约10.1%。这一数据几乎是普通企业研发投入的两倍。

  之前宝山区出台发布《宝山区加快经济恢复重振 加快推进北转型实施方案》中专门明确,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10%的研发费用补贴,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目前,飞凯材料、快仓等首批申请企业已通过审核,正等待进入拨款流程,预计拨款金额将达2000余万元。该项政策属于全市首创,企业普遍反馈“十分解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活动落幕
宝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逆势增长
浦东惠南家门口“红色课堂”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中秋将至,新规执行,让月饼包装返璞归真
嘉定“检爱同行——法治进乡村”巡讲活动启动
东方城乡报信息A06宝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逆势增长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