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的李孝青,虽在“诉苦”,却也对前路充满信心。在位于闵行区吴泾镇的青安农场,600亩水稻田一派忙碌,为夏种做准备。
闵行疫情严峻,3月下旬就开始了封控管理,李孝青驾驶着农场拥有保供证明的车辆,每日奔走在农场和各个社区之间,早上6点出发,晚上11点回到农场,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配送套餐,忙得连轴转。
“封控初期,我们主要配送蔬菜、大米等刚需产品,全力做好保供。”李孝青表示,他在梅陇镇有100亩左右的蔬菜基地。当时闵行的菜运不出去,市民们在家买不到菜,他在取得绿色通行证的第一时间,积极采购闵行浦江、吴泾等街镇农户的蔬菜、大米,形成套餐,直送闵行和其他市区的社区。
而随着保供企业的陆续复工,李孝青也敏锐地感受到市场需求又发生了变化:“因为购买变得便捷了,大家对蔬菜、大米的渴求度在降低,因而我们试着及时转向单品类团购套餐。”西甜瓜、番茄、茭白等地产时令农产品在青安农场团购菜单里“上新”了。
在维持一定量蔬菜套餐的同时,李孝青会在浦东、闵行收购西甜瓜、番茄,每天去青浦练塘采购茭白。一份3斤装的茭白套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户因疫情而产生的销售问题,也让市民及时吃上了“时鲜货”。“无论是蔬菜套餐,还是单品类产品,我们的团购一直在跟着市场需求走,搭建田头到餐桌的桥梁。”李孝青说。
面对肥料、农机零件等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的问题,也需要想办法打通堵点。“农机零件坏了,修理和购买替代品成了难题。”因为受限于物流,一辆拖拉机的零件始终无法从湖北襄阳运过来,李孝青只好让厂家把零件寄往杭州,再托杭州的朋友在取得相关资质后,运送到上海交给他。“我为农机零件动足了脑筋,后来还在松江叶榭找到了农机零件供应的渠道,算是解决了部分后顾之忧。”
李孝青说:“两个月没回家,累是肯定的,更想家人,但保供需要我们,农时也不等人,必须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