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宸 记者 王平
近期,浦东书院镇82个垃圾箱房的标准化改造初步完成,一改往日人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形象。
作为垃圾收储中转的地方,早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之前,各垃圾厢房就已经投入使用。然而,经多年使用,这些垃圾厢房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况较为严重的,遇到下雨天还会漏雨,导致污水外溢,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垃圾厢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转、储存的功能之外,还需要体现四分类的概念,硬件条件上也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让垃圾厢房不仅不影响周边环境,反而能够成为亮点。
标准化改造之后的垃圾厢房有了自己统一的外观,棕墙黛瓦,从远处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房檐上是“某某生活垃圾四分类中转厢房”字样,门口右侧是醒目的四分类标识。
除了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变化之外,改造后的垃圾厢房还实现了功能上的有力提升。在四分类标识上,新设了四个投放口,不用开门就能完成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进门之后,通水通电的后勤保障,让原本昏暗的室内变得整洁明亮,工作人员进行垃圾清运等工作时也能更为方便,日常清洗再也没有了到远处去找水的尴尬。此外,湿垃圾的集中堆放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味,针对这一情况,新增的除臭自动雾化装置将有效净化垃圾厢房内的空气。这些功能的增加都将使得垃圾厢房的环境得到改善。
今年一月份,新的电子称重系统也已全部安装到位,该系统通过蓝牙将进出垃圾的称重数据实时传输至镇城运中心后台,真正做到有“据”可查。“在垃圾厢房周边适当位置,我们还安装了监控探头,和称重系统一样,这将是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又一有力支撑。同时,也能有效遏制垃圾偷倒等行为。”相关负责人表示。
后续,相关职能部门也将加强对垃圾清运人员的管理,明确工作标准和相应的职责,通过“硬件”+“软件”的双提升,进一步助力书院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打造“宜居书院”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