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信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东滩迎来23种珍稀濒危物种回归

  □通讯员 郭杨如熠 记者 欧阳蕾昵

  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上海崇明是一个重点区域。站在位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以下简称“保护区”)的河堤上远眺,一群群雁鸭类和白头鹤正在滩涂上觅食。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12000只左右。到4月初,过境的鸻鹬类水鸟将大批量到达保护区。

  “随着东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完工,我们每年能监测到的鸟类数量越来越多。拿小天鹅来说,2013年以前,每年来这儿的小天鹅不到10只,2017年以后,每年都有几百只小天鹅,冬天最高监测记录是623只。还有不少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都让我们十分惊喜。”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科技信息科的吴巍驻守东滩已有13年,他告诉记者,崇明东滩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每年有近300种、百万只次的候鸟在这里栖息或过境。“崇明东滩是候鸟迁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处加油站。”据了解,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候鸟,每年都会来崇明获取食物,恢复体力后再次启程。比如大滨鹬,春天迁徙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候,体重250克左右,在5000公里的飞行过程中,体重会减少一半。到达崇明东滩的时候,体重只有100克左右,迫切需要东滩这样一处栖息地,进行休息和补充能量,这样才能继续向北方飞行,完成它们的迁徙活动。

  然而,这个鸟类栖息地“圣地”也曾经遭遇了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短短几年,这里鸟类数量急剧减少。鸟儿为什么不再来东滩了?经研究发现,危机来自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保滩促淤引入的互花米草不断生长蔓延,令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失去了生长空间。而海三棱藨草原本是雁鸭类的食物来源,也是鸻鹬类的栖息地。

  为治理互花米草,相关委办局及单位通力合作,2013年9月,总投资11.6亿元的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在24.2平方公里实施面积里,保护区工作人员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等三大部分入手,从围堤、河道水系建设,互花米草清除,再到土著物种修复、岛屿营建,逐步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项目建成27公里围堤,44公里随塘河,4座涵闸和1座水闸,清除互花米草25367亩,种植海三棱藨草2000亩、海水稻427亩,营造具有栖息地效应的生境岛屿56个,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0000平方米。

  截至项目完工,互花米草控制率达95%以上,修复区内主要土著植物的生长面积达到1.4万亩,鱼类种类恢复至21种,大型底栖动物恢复至25种,生态修复区内外鸟类种群数量均明显增加。2016年,保护区记录到水鸟75种93867只次,2020年,保护区记录到水鸟82种194484只次。如今小天鹅、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白头鹤等23种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回归东滩越冬栖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我国科学家“跨国”选育出4个玉米新品种
崇明东滩迎来23种珍稀濒危物种回归
嘉定检察院关注儿童权益保护
宝山办理侵犯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奉贤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决定催告通知书
东方城乡报信息A06崇明东滩迎来23种珍稀濒危物种回归 2021-03-23 2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