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天泽 浦东新区曹路镇的退休教师姜国生今年已84岁了,他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身材挺拔,八旬高龄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多次获得征文优秀奖。一些亲朋好友夸他长寿,他笑笑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了,上海活到100岁的老人有三千多人,九十岁以上的数万人,我80多岁属于小弟弟啰!
姜国生对养生很有研究,笔者去采访时,他拿出健康专家洪昭光、郝万山写的书,和一批剪辑的报纸、抄录资料给我看,其中有“人怎样活过百岁”“宽心谣”“莫生气”“古人长寿良方”等。更可贵的是,他把这些资料中的精华内容打印成文,装订成册,发给一些同事、朋友,他说:不少专家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为了让无知者变有知,我愿做一名健康知识的热情宣传者。只有大家都来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做到健康长寿,才能实现上海健康城市的目标。”
不仅热情宣传,姜老还是一位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实践者。他很赞同英国有位文学家的观点:人生有三位保健医生,第一位是运动,第二位是节食,第三位是快乐。平时他每天步行4至6千步,每年春秋两季与老伴一起出游两次,不是长途跋涉去国外,而是在华东地区走走看看。平时吃一些防止骨质疏松与血管硬化的保健品。在饮食上他奉行“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原则,有时朋友聚餐,他也很克制,总是少吃几口。平时不吸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健康老人80岁时要有20颗自然牙,姜老至今有22颗自然牙。姜老的退休生活很丰富,他爱好看书,各类文艺书、人物传记、散文随笔都看,有时还做一些笔记。他喜欢与人对诗,欣赏绘画,爱好聚会。“快乐寓于各种活动之中”,这是姜老的感受。
姜国生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曲折坎坷。作为一名教师,他曾长达30年在农村被监督劳动,但是他以顽强的意志终于熬了过来。直到1996年,才回归教师队伍,享受退休教师待遇。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姜国生说:我之所以能在艰难中挺过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相信党,相信组织,能实事求是地处理我的问题,还我以清白。二是放平心态,随遇而安,在农村我积极劳动,该吃的吃,该睡的睡,以保持健康的身体为要,终于等到了纠错的这一天。三是家中有一位贤妻,在艰难时刻与我风雨同舟,她是我精神上的重要依托。
“屠格涅夫说过: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常常忧思和忿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得衰弱。我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姜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