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我家人的故事

  口述/阿芬 文字整理/许晓铭

  我很欣慰,双胞胎在我的言传身教下,长成了阳光、正直、善良、孝顺的好青年,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六位长辈买了不同的礼物。

  ●我是上海燎原中学六八届的毕业生,我们那一届是“一片红”的分配原则,什么是“一片红”?就是所有毕业生一刀切,通通到农村干革命!黑龙江,吉林,江西,云南,安徽……去哪个省?去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还是插队落户,这个可以自由选择。

  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正是单纯,热情,理想主义爆棚的年龄,真以为自己在广阔天地里会有一番作为呢!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奔赴农村插队落户干革命。

  我后来和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选择了去云南西双版纳的农场。为什么去云南?《阿诗玛》功不可没啊,我们感觉云南简直像仙境一般,去那里干革命的同时,也满足了我们对美的追求。一举两得,你看我们多天真,呵呵!

  到了农场,面对荒凉的大山,简陋的竹楼,才知道现实的骨感。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是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跟现在在蜜罐里长大的年轻人完全是两个版本!我们的工作是清理荒山荒坡,然后种上最合适亚热带地区生长的橡胶树,劳动非常辛苦,手拿锄头、锯子,清除杂草和野生的小树。不知名的飞虫还要叮咬我们,对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真是巨大的考验了!白天辛苦劳作,晚上还要政治学习,连长、支书带领我们学毛主席著作和两报一刊上的社论,然后是总结一天的劳动成果,表扬干得好、干得快的工人,哦,我们属于农场工人的哦!接着批评出工不出力、少出力还爱发牢骚讲怪话的“落后分子”。

  我这人要强,求上进,干起活来像男的一样卖力,我希望自己给领导和同事们的印象是正面的,先进的。我做到了,连长和支部书记经常在大会上表扬我。进农场的第一年,我就被评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相当于劳动模范吧!

  西双版纳有三个月的雨季,我们正干着活呢,哗哗大雨就下来了,有人唱《沙家浜》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还有人拗郭建光的舞台造型,摆出一副大无畏的英雄架势,先是一人唱,后有几人附和,最后变成了大合唱,大家边唱边挥锄劳作,全然不顾瓢泼的大雨。这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吧?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我时常感冒咳嗽,后来发展到支气管炎,农场的医疗条件差,医生的水平也有限,这么着,支气管炎恶化成了严重的哮喘,不适应干重体力劳动了,连队领导照顾我,让我管理农具。干了一年,哮喘更厉害了,你想啊,农场医务室会有什么好的药呢?连队给了我假期,同意我回上海看病。回到上海,我妈妈见我又瘦又弱的样子,哭了……。

  我去了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变异性哮喘,需住院治疗。医生说我病情被拖延了。我住了一个月的院,病情大为好转,人也养胖了。出院前,医生告诉我,你的身体不适合干农活了,像你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病退的。

  1972年,按照当时相关政策,我办了病退手续,离开云南,回到了故乡上海。

  吃了几个月的闲饭,后来被分配在里弄生产组当工人,一天干八小时,报酬是八角钱,休息天没有工资。我们的工作是给皮鞋厂加工鞋盒子,工作虽然单调乏味,但是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而且劳动强度低,对在云南农场呆过几年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啦!

  1978年,国家出台了顶替政策,我四十九岁的妈妈提前退休,让我顶替去了上海自行车厂。全民大厂与里弄生产组差距巨大,厂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呢,食堂,图书馆,幼儿园,运动场地都有的,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工人的福利待遇也好,每月发放劳防用品,所谓的劳防用品不仅是手套,还有肥皂、草纸,女同志的卫生用品也发的,夏天还发高温费,免费供应冷饮和绿豆汤,好得不得了!我在流水线上干了2年,因为表现好,后来被调去了质检科。那会读书热、拿文凭热,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夜大,三十一岁那年,拿到了大专文凭。

  也是那一年,经同事介绍,与建斌认识了,建斌比我大一岁,中学毕业分配在上海拖拉机厂当车工,他们家是本地人,爹妈都是纺织厂的退休工人,他是家中老大,下面就一个妹妹。建斌人厚道,实在,对我也好,我们交往了半年多,就结婚了。

  建斌家有三间私房,一间给我们做婚房,那时他妹妹还没有出嫁,跟我公婆住一间,还有一间是多功能的,兼具厨房、饭厅、客厅的职责,一家五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出嫁前,我妈妈再三叮嘱我,到了夫家,就是他们家的人了,要把建斌的爹妈当自己爹妈一样孝敬,时间长了,总有矛盾,你不能计较,更不要顶嘴,寻相骂,家和万事兴,吵吵闹闹败子孙……。

  其实啊,妈妈不打预防针我也知道作为晚辈、儿媳的本分的。我自小耳濡目染妈妈是怎么与奶奶相处的,她们处得像母女关系,我奶奶临终前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不舍:囡啊,谢谢你照顾我这么长时间,菩萨保佑你哦……

  融入建斌家,我才知道他们家的不一般。建斌二岁后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公婆是双职工,照顾两个孩子实在困难,后来就把建斌送去他奶奶在川沙农村的家,十岁那年,奶奶去世,建斌这才回到公婆身边。那一年,他弟弟破伤风救治不及时,死了!三十多岁的公公婆婆决定再养一个。建斌的妹妹比建斌小了十一岁,人长得漂亮,性格又讨巧,建斌呢,纯一个乡下野孩子的腔调,闷,犟,嘴巴又不甜,公公婆婆对这个不是自己带大的儿子实在欢喜不起来,他们把所有的爱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很多人家都是重男轻女,建斌家相反,重女轻男,呵呵!

  我怀孕了,享受不到婆婆的呵护和照顾,虽然有点委屈,但我这人大大咧咧的,不去计较的,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胎儿有好处啊!四个月孕检,医生说,恭喜你,双胞胎哦!那会已经提倡计划生育了,一胎两个孩子,这实在是老天的恩赐啊!听说双胞胎,婆婆的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平静地对我们说:“我身体不好,带不动小囡,你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哦!”建斌不开心了,说:“我们两个毛头你都不管啊?你是奶奶啊!”婆婆脸一板说:“谁规定奶奶必须带小囡的啊?”我看情势不对,马上制止建斌,让他闭嘴,我说:“好的,姆妈你照顾好自己,我们再想办法吧!”

  我想回娘家央求我妈妈帮忙的,建斌要面子,跑到他阿姨家说了这事,后来是阿姨娘舅出面,婆婆才同意相帮带宝宝。

  双胞胎儿子在我肚子呆了七个月就急不可耐地来到了人间。早产儿体质弱,我奶水又少,那个月子做的,宝宝体重不达标,我也瘦了一圈。我妈妈见状,坚持要我回家做双满月。这么着,我带着双胞胎在娘家住了两个月。妈妈每天给我准备三顿正餐,两顿点心,逼我多吃,说你身体养好了才能保证双胞胎的口粮。两个月的滋养,我胖了,双胞胎的体重也达标了。

  我们生的是异卵双胞胎,两个孩子无论外貌体型还是性格脾气,都大相径庭,阿大矮小,长相一般,脾气犟,阿二比哥哥高半个头,相貌周正,活络、嘴甜,这样的小孩很招人喜欢。婆婆提出,她带阿二,阿大你们自己想办法。我两个孩子都宝贝的,休息一年后,我回厂上班,每天抱着儿子挤公交车,阿大在我们厂度过了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光。

  六岁,双胞胎读小学了,在学校,阿二也是老师的宠儿。我晓得,阿大的相貌和性格不大讨喜,要是我们不加引导和梳理,时间长了他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对他以后的成长很不好。我经常鼓励、夸奖阿大,为的是让他自信,并且有荣誉感。

  婆婆比较偏心,有时候好吃的就给阿二一个人,阿大没有份的。我背着婆婆跟阿二说:“奶奶给你的吃食,要分一半给哥哥,假如你不愿意,一个人吃了,那以后妈妈买了好吃的,你就没有份了,就给哥哥一个人吃。”阿二很听话,以后奶奶给的吃食,他都会分一半给哥哥,哪怕是一根雪糕,哥俩也是你一口我一口的分享。也许不符合卫生要求,但是兄弟情深厚了呀!

  我与公公婆婆相处二十多年,他们的生活理念、处世方式,说实话,我很不认可的。老人大都节俭,我也节俭,我的原则是,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公公婆婆该用的也尽量不用,这就是吝啬了,对吧?譬如用水,他们习惯将水龙头开到最小的水滴状态,下面放个大脸盆,滴滴答答一个小时,脸盆就满了,婆婆说,这样水表不走字,滴下来的水不要钱的。婆婆就用这不要钱的水洗菜洗衣服,这个我就很看不惯,占国家的小便宜不可以的啊,我又不好讲,心里一直有疙瘩。那年夏天,双胞胎儿子拿水枪打着玩,水枪要注水的啊,婆婆看见了,抢过阿大的水枪呵斥不许玩这个,浪费水!阿大那年才六七岁吧,坐在地下哇哇大哭,委屈得不得了。我下班回来,阿大说了这事。我想了想,心里有了主意。我跟公公婆婆说:天气热,小朋友时兴玩水枪,就让他们玩嘛,过个愉快的夏天嘛。我晓得你们心疼水费,这样,从现在开始,家里的水费我们包了,你们不用负担,也随便用水吧!妈妈你也用不着滴水了……以前我们水电煤都是各家承担一半的。从此以后,家里不再有滴水声。

  ●随着双胞胎的长大,有了提问和质疑的能力。他们问:“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喜欢你和爸爸?为什么他们说你,你不响,还给他们买东西,帮他们做事体?”我晓得,这是教育儿子的好问题,也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阳光心态的好机会。我告诉双胞胎:爸爸脾气不大好,有时候爱顶撞爷爷奶奶,惹他们生气,嬢嬢性格好,从来不朝爷爷奶奶发脾气,两厢对比,爷爷奶奶当然喜欢嬢嬢啦!我不是他们的女儿,不喜欢我也是常理。妈妈不在乎的,妈妈只做该做的事,他们是长辈,我就要尊重孝敬他们啊!你们是爷爷奶奶的嫡亲孙子,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爸爸妈妈,都不能影响你们对他们的尊敬孝顺,以后他们老了,你们要和爸爸妈妈一道照顾他们,亲人之间就应该这样……

  我很欣慰,双胞胎在我的言传身教下,长成了阳光、正直、善良、孝顺的好青年,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六位长辈买了不同的礼物,阿大、阿二还会给爷爷奶奶剪脚指甲,洗脚擦身什么的,老人最后的日子也有他们照顾的身影。

  2012年,阿二结婚了,夫妻俩都是公务员,经济条件比较好,婚房是他们贷款买的,买房,结婚,我们赞助了二十万元,阿二不肯收,他知道我们不富裕,哥哥在国企上班,收入一般般,他说,这钱我不要,你们留着吧……

  去年,我们私房动迁,根据安置条例,给我们四百八十万元。婆家小姑来我们家说,公公生前有遗嘱,私房若动迁,所得利益,儿子拿三分之二,女儿得三分之一,建斌当时就炸了!四百八十万元,买一套二手房都困难,执行遗嘱的话,还剩三百二十万元,市区买房是不可能的了。我拦阻建斌别激动!弄堂里,多少人家为了动迁利益大打出手、反目成仇啊!我不希望这样!

  我跟小姑说,这是爹妈的祖产,我们尊重他们的意愿,该你得的一分不少都会给你的。

  接下来的情况出乎我们意料的好!小姑跟我说:“阿嫂,动迁款我拿一百万元,那六十万元给你们买房吧!”小姑的高姿态令我很感动。

  阿二也应该享受动迁利益的,阿二主动放弃了,还跟我们说:“哥哥还没有结婚,你们要买大房子的,要是买房有缺口,说一声,我会想办法的。”

  我把姑娘和阿二的高姿态跟阿大说了,我说,嬢嬢和弟弟的这份情意你要感恩一辈子的。阿大说:“妈妈,现在地铁方便了,我们买稍远一点的房子比较合适,要是房子买好还有结余,就留给弟弟吧,他们孩子读书了,开销很大的……”

  阿大的话让我眼睛湿润。面对巨大的拆迁利益,兄弟之间非但不争不抢,反而为对方考虑,相互谦让,作为父母,还有什么比看到他们的高贵品质更高兴更欣慰的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我和我家人的故事
东方城乡报倾诉03我和我家人的故事 2021-03-12 2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