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守住国家生命线
  【核心提示】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六保”要求,指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要点。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值得高度关注。

  □沈慎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确保能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可以说,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在“六保”目标中居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在疫情冲击之下,把老百姓的饭碗端稳端牢,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就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是充足的、能源保障是有力的。即便在疫情最吃劲的时期,我国电力、石化、能源企业也确保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居民生产生活有序。粮食方面,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3277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这都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宏观调控的及时有力,也是我们保粮食能源安全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供给充足,是否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粮食能源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看当前库存是否充足,又要看长期产能是否安全,既要考虑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有效解决生产、运输、加工、存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堵点。“保”,是一种托底。把粮食能源安全放到“保”的位置上,实则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才能稳住国民经济这个生命线。

  因此,一方面要加快春耕备耕,切实做好粮食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有序推进能源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各项能源供给不断供。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未雨绸缪,做好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的储备能力,防止价格因为供给不足或者需求不足产生大的波动。与此同时,要贯彻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制度体系,提升国家应急能力和治理能力,把粮食能源安全这个生命线保得更稳、守得更牢。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疫情对经济社会的挑战终究会过去,但是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却是长期课题。我们既要立足当下保安全,也要着眼长远,抓住疫情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生产和能源安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能源长久安全。

  (摘编自《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守住国家生命线
乡村自治空间缩小须警觉
懂城市,乡村才能共享城市资源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守住国家生命线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