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感到很焦急的一个东西,就是很多人不知道乡村的文化意义,或许他很清楚,但是为了钱还在做消灭文化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十分清楚地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到底在什么地方保存着?就存在于村落的形态和农民的生活当中!人们总说,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源源流长,没有中断。为什么没有中断?有些人演讲说,我们有岳飞、有文天祥,有很多英雄。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与我们的村落没有被破坏有关系。无论是外族入侵,还是自己的运动,都没有消灭村落。村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传承下来了。
现在的有些地方的节奏,是消灭传统文化的节奏,把农村连根拔起,也就是把传统文化的载体连根拔起,所以,大规模拆村运动让人感觉心惊肉跳。在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还说,少拆房,慎填湖,不砍树,尽可能让农民在原有村庄形态的基础上改善生活。
我们要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是庭院比洋房好,为什么庭院可以记得住乡愁。有些人眼里只有钱,把农家院落界定为纯粹的建设用地,总想着拆了老百姓的院子去卖钱,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农家院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建设用地,对农民来说它同时是重要的生存空间。只要少许了解乡村的人,都知道庭院经济对农民的重要性。庭院经济是在农家院里种菜、栽培果树,养鸡养猪,发展手工业,传承乡村手艺。这些,随着乡村被拆,也就自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摘编自《中国乡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