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不能靠边站
  如今全国各地的驻村干部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村里蹲点,开展调研,进行分析,收集村民困难,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村里出点子,为村级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近期有基层调研发现,有的地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走偏,驻村干部干得很辛苦,成效也很突出,但村干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在村庄事务中有边缘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本版文字统筹:王平

  驻村干部值守

  村干部进城

  华南某省一些驻村干部反映,按照当地规定,所有驻村干部都要驻村,但部分村干部因为做生意或孩子读书,搬迁到了镇上,甚至住在县城里。这些驻村扶贫干部说,平时在村里难得见到村干部,大事小事都是驻村干部在做,只有听说上级要来检查,收到通知的村干部才会回到村里。

  在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处理上,武陵山区一些驻村干部也有烦心事。他们反映,到了山村里扶贫,发现部分村干部作风散漫,什么事情都推给驻村干部干,本乡本土的村干部反而退居后台。还有部分村干部或因自己的亲戚在精准识贫“回头看”中被清退,或因之前自己对村里发展的部署被调整,而与驻村干部产生矛盾,不仅不配合驻村干部的工作,还故意刁难,甚至在背后组织部分村民闹矛盾。

  当然,也有村干部反映,有的驻村干部对村里工作大包大揽,不结合实际,不征求群众意见,完全推翻村里之前的发展规划,提出的新规划不接地气。“他们是上级领导,从上面争取资金、项目都得靠他们,不能跟他们搞僵关系,我们只能靠边站。”一名村干部如是说。

  驻村干部是贫困村促脱贫的中坚力量,村干部是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保障之一。驻村干部如何融入基层,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为民办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在当下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两者的关系处理尤其重要。

  既有能力、作风问题

  也有机制原因

  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认为,当前一些地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关系处理不妥,导致脱贫攻坚主角错位。结合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干部能力和作风的问题,也有机制设计不够科学的原因。

  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留守在村里的都是老弱群体,加之村干部待遇不高,导致基层组织能力不足。“有的村干部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低,从基本的填表、给村民办事,到搞调研,再到发展产业,他们完全不懂,这些能力也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来了后,只能靠我们来维持。”一名驻村干部说。

  在扶贫考核机制上,上级部门更多是把压力施加给驻村干部,村干部承担的压力不够。有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考虑到脱贫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考核繁复等,上级部门很多事情都是直接找驻村干部,久而久之,村干部被边缘化,一些村干部的担子减轻了,甚至实际工作量还没有脱贫攻坚之前多,部分村干部也乐得如此,对驻村干部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

  还有少数村干部不能摆正心态,因为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或因群众不找自己办事而有失落感,产生负面情绪,对驻村干部的工作不配合。

  凌经球认为,驻村干部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驻村后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如果能力和方法不能贴近实际,必然处理不好两者关系。

  湖南一名驻村扶贫队队长说,他从省会到了偏远农村,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当地方言。否则,话都听不懂,跟村民说一口普通话,怎么被村干部和村民们接纳呢?

  另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告诉记者,自己到村扶贫,干了两个月,工作队干得热火朝天,但观察到村支书的状态不如自己刚到村的时候。他找到一个机会,约村支书一起吃饭,村支书这才说起了自己的“委屈”:“现在,什么事情都是你们在做,村民们只认你们工作队,我们靠边站,你们干两年就走了,后面我们村干部怎么办?”该扶贫工作队队长这才意识到自己工作方法考虑不周,于是此后的各项工作都注意把村干部推到台前,着力培养村干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威信。

  还有的驻村干部,不够尊重村情民意,不够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甚至搞“一言堂”,导致矛盾发生。

  长远发展

  还是要靠本土人才

  “驻村干部不能只有应考心态,不能只想着眼下的脱贫,还要考虑村里的长远发展。”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说,近年来,大部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等成就突出,但是要保证贫困村自我发展的长远有效,必须要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不然工作队走了,前面的成绩可能落空,又回到原点,在过去的帮扶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凌经球也表示,现在到了需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的时候了。项目要管理、产业要运营、市场要对接、风险要防控……这些问题,贫困村的村干部迟早要面对,如果现在不解决脱贫攻坚主角错位的问题,不注重培养村干部的能力,后期就会有返贫风险。只有村干部思想素质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发挥“领头雁”和“火车头”的作用。

  受访驻村干部认为,应让村干部尽量站到工作的前台,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能赢得村民信任。可通过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步骤,逐步提升村干部独当一面的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村庄的长效脱贫提供稳固保障。

  多名基层干部结合自身经验建议,一方面优化考核机制,采取差异化考核,给村干部适当增加压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给村干部循序渐进压担子,涉及村里大小事务,都要跟村干部商量,在村干部能力范围内的事,让他们自行拿出处理意见;对于较大事务,只要不偏离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且不出现隐患和后遗症,应当召开村支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决议决定,驻村工作队帮助“把关”即可。

  有驻村干部表示,只有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惰性、用智慧填补能力上的不足,才能真正拔除穷根。要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方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当前,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更需要驻村干部与本地村干部一起携手做好本职工作,与全村老百姓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和全国人民一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网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走村镇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不能靠边站
驻村工作的“四个不容易”
东方城乡报调查02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不能靠边站 2020-01-02 2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