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B5版) (上接B3版)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农产品的打造?我给大家介绍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并且做起来可能很吃力,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打造农产品的品牌,要做好品种开发,田间管理,商品定型,供应链建设,渠道与价格,品牌管控,品牌塑造等等一系列工作。
现在南汇的水蜜桃非常不错,阳山(音)的水蜜桃是白凤,每个地方的品种都不一样。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的农产品竞争。很多是直接竞争到品种上去了。花多少时间来进行田间管理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在如果我们不从品种上面做文章,那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大家想一想,比如五年来中国的石榴市场改变很大。原来的石榴是青皮石榴,竞争的是个头大。后来变成了红皮石榴,糖度高个子大籽粒多。接着又有软籽石榴,现在又有无籽石榴。5年的时间,尤其是一些果树通过嫁接芽接的方式。当年结,当年产,我们如果不去关注品种恐怕不行,还有一点,大家都说我们现在的蔬菜水果吃起来没有味道,肉吃起来也没有味道。大家知道本质的原因吗?是我们在选种上出现了问题。中国农业走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扩大种植面积,第二个阶段,扩大农产产出。第三个阶段,耐储运、易采摘、外观好。这三件事情做完之后,口感到哪去了呢?这个是育种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紧跟科技的潮流,关注新的品种,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理性。韩国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叫“身土”(音)不二原则。我们一定要找到以中国人口感为主的一个品种。让我们吃起来,西红柿有西红柿的味道,黄瓜有黄瓜的味道,葡萄有葡萄的味道。第二个是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现在大家说得多做得少。田间管理管的到底好不好?到底有没有精准的进行?我只说一件事情,大家就知道田间管理到底有多重要。以西红柿为例,在采收季你去浇水,亩产量可以提升30%,但是口感立刻就降下来了。田间管理应该怎么衡量?你是要多卖一点,多出一点产量还是把口感保持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是我们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些地方土壤有机质检测是下降的。另外我们有不同时间段、不同植株管理。你该疏果的时候疏果了吗?该疏花的时候疏花了吗?你该剪的时候没有剪,该摘的时候没有摘。现在上海的很多农场已经不打除草剂,让草在土上面长。但是,国际菌种我们用了吗?现在日本的菌,美国的菌都非常好,我们有没有用?第三个是商品定型,我们把田间管理做出来以后。果子摘下来了,就急着去卖。但是你摘下来的产品,只有进行了商品定型,才叫商品。什么是商品定型,就是要按照糖度、大小、成熟度、外观等维度进行分级。糖度高的,个头大的,外观好的装到一个类别里边去卖高价格。糖度低的个头小的外观差的,装到一个篮子里边儿去卖另一个价格。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才可以把同样多的商品卖出更多的价格来。更能树立您的品牌。另外,要以独特稳定的定位提高包装辨识度。第四点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现在是我们全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想把品种搞好,包装搞好,田间管理搞好之后我们就认为产品可以卖出高价格了,但是出问题了。你发现卖得快的时候,商品两周就卖完了。再向您要货没有了。您卖不动的时候,怎么卖都卖不出去。我们的供应链出问题了。供应链是什么?供应链就是如果你一个人干得好,你就带动全村干这个事儿。别以为这个钱就让别人赚了,并不是。是大家一起干以后吸引大客户常年来这里购买。这个才叫供应链。所以我们要克服种植分散不成规模,自产自销导致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品质食材的长期稳定,可持续供应。让良心农人得到良心回报,重塑中国农产品的价值与尊严,坚守品质,相信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