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地方言讲漕泾故事 漕泾镇首家农村学堂开课
  □通讯员 陈杰 陈雪忠 记者 曹佳慧

  “老队长是个板扎人,做事体一本正经;张会计是个把细头,账目做来煞勒清爽;阿芳姑娘竘来邪气,小宝替手脚一只丁。”“打东洋人的辰光,护塘街浪厢有爿豆腐店,是个地下联络站,联络员蔡秀娥,人称‘西护塘阿庆嫂’,‘阿庆嫂’机智勇敢,地下工作做得非常出客,与敌斗争故事交交关……”最近,时常有这样生动有趣的声音从金山区漕泾镇“护塘学堂”里传来,这是漕泾中学的两位退休老师正在为护塘的学员们说方言、讲故事。

  3月18日,由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学校与护塘村精心策划开办的“护塘学堂”正式开课,这是漕泾镇首家在村居开设的学堂。课堂里既秩序井然又气氛热烈,50多名村民学员正睁大亮眼看、竖起聪耳听、动着手儿写,学员们的认真模样,让在场的村干部、社区学校老师点头称赞。据了解,除了每周三下午一点半至三点半,来自漕泾中学的退休教师吴国权和吴辉云为护塘的学员带来“说方言、讲故事”之外,“护塘学堂”每周都会有不同的课程,让村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增加新的见闻。

  近年来,漕泾镇一直秉承着“传承优秀乡村文化,讲好乡村故事,留传乡愁记忆”的信念,因此“护塘学堂”刚一开课,就开设了“说方言,讲故事”课程,方言通俗易懂,挖掘、整理、传承文化和乡愁,意义深远。

  2016年,吴国权整编了《漕溪民俗文化》,2018年,吴辉云参与编辑的《西护塘故事》完成,而社区学校一直在致力于传统文化进社区课堂,苦苦寻找合适的志愿者老师,开设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这两位老师正是上佳选择。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这门“说方言,讲故事”课程就在“护塘学堂”开讲了。

  课程一开课就受到了追捧,方学员说:“以前,这些字只会说不会写,现在学了可以派用场了,回去也要教教吾奴孙子了。”地方故事生动、形象,因为是本地的,所以大家听起来倍感亲切。学员们为“西护塘阿庆嫂”点赞,为“北宅圩传说”起兴。李学员说:“‘西护塘阿庆嫂’讲的是红色故事,吾好要向英雄学习,用更大的劲头建设好新农村。”

  漕泾镇社区学校负责人介绍说,像这样用本地方言介绍方言俗语、乡里婚俗、节庆习俗及民间哭丧等乡俗,在金山还属首创。学校也将会相继在其他村居进行开讲,并且还会整理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同时,他们也考虑在暑期开设相关课程,用漕泾方言将该镇特有的乡俗文化介绍给青年学子们,让漕泾的乡俗文化在年轻一辈当中延续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两国村长共话乡村振兴,分享“三农”经验
夜间错时执法,整治村居无证行医
市民牵手农民,植物园里共赴一场春的约会
本地方言讲漕泾故事 漕泾镇首家农村学堂开课
清明前夕,崇明 “新乡贤”缅怀先贤
“樱花”“浪花”并蒂齐开 邮轮文化中国行启动
东方城乡报动态06本地方言讲漕泾故事 漕泾镇首家农村学堂开课 2019-04-04 2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