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要着力强化制度性供给
  【核心提示】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摆上优先位置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高云才

  乡村振兴要通过强化制度性供给,实现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

  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制度体系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到深处是产权。农村产权制度是否完善,关系着农村生产力能否得到进一步解放,关系着农民积极性能否得到进一步发挥,关系着农民利益能否得到进一步保护,关系着农村集体资产效能是否进一步提升。

  中央审议通过的有关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目标在于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这是农村改革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重大制度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供给。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改革体系供给。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体系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试点进入攻坚关键期。据统计,33个试点地区已累计出台约500项具体制度措施,改革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突出新兴要素改革,强化职业农民制度供给。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推进绿色发展改革,强化支持保障供给。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补贴、金融保险、价格调控等政策要加快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继续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补合一”,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地力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性供给,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乡村振兴要着力强化制度性供给
空心化的农村需要社会重建
杜绝基层镀金需涵养为民情怀
“文旅结合”,归来岂不满满收获
东方城乡报言论03乡村振兴要着力强化制度性供给 2019-04-04 2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