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农户之所以存在并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农户有其独特优势,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其一,小农户是家庭经营的,属于自我雇佣,与手工业的家庭作坊有类似之处,而不同于雇工经营的农业公司。这种生产方式与农业的生产特点相适应。农业是一个自然生长过程,生产时间长,且工作弹性很大,很难进行监管,因此需要劳动者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的工作精神。其二,家庭经营可以通过兼业来最大效率地利用劳动力。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有农忙和农闲之分,在农闲时期,农业劳动力可以外出季节性打工,或者从事家庭副业来补充农业收入的不足。农业劳动力可以灵活地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进行转换,特别是那些有手艺的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做手艺活增加收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其三,小农户的土地面积有限,投入在土地上的劳动会比较多,土地产出效率往往比大规模粗放经营的农场要高。规模化经营往往是以减少单位土地产出为代价的,小农户经营则可以增加土地的生产效率,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意义尤为重要。第四,小农户为农业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规模化的农场往往集中于单一作物的生产,从农业生态学来看,这种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作物品种单一很容易诱发病虫害,为防治病虫害就会大量使用农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小农户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可以多样化,不同农户和不同地块都可以种植不同的作物,也可以饲养不同的牲畜,有利于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在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今天,发展小农户除了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