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非”工作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村地区的非法行医主要以“游医”为主,而游医的行医地点多变、行医时间不定等特点是长期困扰卫生行政部门执法的难点。嘉定区卫生计生委卫监所在原有“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的基础之上,依托街镇组建了“卫生监督社区联络站”,建立了以社区卫生干部、联勤综治队伍、村居小组骨干、社区志愿者为主的“打非”网络和“前哨”,实现对社区非法行医的动态监控。
经现场调查,非法行医男子李某某,籍贯安徽,现暂住于嘉定区江桥镇地区,当天下午接到患者家属电话要求其上门进行“看病”,随后其携带装有听诊器、体温表、一次性输液器及药品的旅行包驾电动车前往马陆镇,在一出租屋为一名江姓女子进行输液治疗。检查现场,患者正在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输液,旁边还挂有2瓶已配好药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据查证,李某某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行医证明及资质,属于无证行医行为,卫生监督员当场对其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予以取缔,对其用于诊疗的药品、器械当场收缴,并依法对李某某进行了行政处罚。此外,在对其江桥镇暂住地进行了核查后,未发现药品及医疗器械。在证据面前,李某某对其违法开展诊疗活动一事供认不讳。
多年来,随着“卫生监督社区联络站”工作机制的不断推进和创新,“打非”工作已实现了社区非法行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动态监控和快速处置。下阶段,嘉定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将总结经验,结合当前社区综治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发挥社区“人防技防”建设的优势,加大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和威慑力,有效维护辖区医疗市场服务秩序。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