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看到这样的歌词,70后、80后的人心中肯定会升起熟悉的旋律,浮现罗大佑那张熟悉的脸庞。
2017年的最后一天,罗大佑将在北京举办“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回演唱会。
“想跟现在的年轻人聊聊看”,罗大佑说。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与青春记忆的“流行音乐教父”曾经有一个很年轻的标签——“叛逆”,黑夹克衫、黑墨镜、爆炸头外加一脸冷酷的表情是歌迷心中永恒不散的经典形象。
在1980年代的台湾,罗大佑的出现被赋予了超出他预料的重量。他的首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的出版原意很单纯,就是不想给自己的青春留白,但一夜间,他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不但唱片大卖,还被贴上“抗议歌手”、“社会写实”的标签,连带的,他躲在墨镜后面的黑色身影,都被视为流行歌手理想的典型。
罗大佑写过的最愤怒的歌应该是《美丽岛》。“那时候,我用最极端的方式去表达我的感受,但经历过那种激烈汹涌的情绪后,你不会再来一次、两次。”
而他最大的叛逆可能就是弃医从艺。罗大佑早年曾做医生,但他在那份工作中完全找不到快乐,“下班后回家回想一天的工作,完全没有满足感,没有那种‘做了这个死了也无憾’的感觉。”那个时代又像一张网,外面的世界都在碰撞,所以他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音乐。
“保持年轻时对音乐的初心”,这是罗大佑最想对年轻人说的话题。《童年》、《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滚滚红尘》《东方之珠》……每一首歌里,都有罗大佑的音乐初心,以及无数人内心的情怀。
12年一个轮回,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即将在本地上演,对于暌违已久的个人演唱会,罗大佑说:“我的每一首歌都是我生命的记录,这次的演唱算是一个总结吧。”
岁月奔腾,叛逆在消褪,即使从前多么的桀骜不驯,也总归平复,但罗大佑的初心一直未改。从发表第一首歌到如今快40年,漫长的岁月里要保持音乐的高度原创性非常不容易,但有一股无形的动力推动着罗大佑一直不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