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农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日前举行 8家大米生产基地启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日前举行 8家大米生产基地启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日前举行 8家大米生产基地启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日前举行 8家大米生产基地启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从“售谷”到“售米”,崇明稻米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为提升崇明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10月28日下午,2017中国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在大宁音乐广场盒马鲜生超市举行。自此,崇明8家大米综合生产基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渠道、统一推广,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和品质走进千家万户。

  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最大的特色,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是崇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稻米产业转型的背后,正是崇明农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文/记者 欧阳蕾昵 摄/记者 杨清悦

  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栽种在如此环境里的30万亩崇明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为确保品质,崇明大米以世界级生态岛为标杆、以绿色农业投入品为标准,进行水稻生长管理和培育。记者了解到,在种植之前,水稻先要经历清除杂质、去除病粒残粒、发芽试验等一系列严苛的选种;在生长中,还要通过投入品(化肥、农药)、土壤、水质等3项安全监测;为最大限度确保大米的颗粒饱满、清香软糯,崇明大米的加工过程采取筛选、去石、磁选、水稻去壳、谷糙分离、厚度分级、碾米、白米分级、色选、抛光、白米分级、成品包装等领先的先进工艺,确保制作过程全程无污染。

  “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品质优良,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崇明大米十多个品牌的销售“各自为战”,因此,各家基地都不约而同地出现资金、烘干、加工环节成本较高的“共性问题”,在市场上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为确保利润,大多数规模种植户更倾向于直接向粮站出售稻谷。据对粮食供需平衡的统计,目前,上海大米年均消费量在245万吨左右,其中郊区地产大米58万吨左右,而崇明大米销售数量仅占郊区地产大米消费总量的1.93%。作为上海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崇明相关稻米生产主体的经营水平不高,生产加工机构能力有限,市场份额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稻米产业未能得到优化调整和充分开发,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建立“绿色大米”上市标准

  为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有效供给的要求,持续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崇明农业部门及时转换思路,整合资源,启动从“售谷”向“售米”的产业转型,全力打造统一的“崇明大米”品牌。从今年开始,崇明按照全市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求,夯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果,以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为抓手,建立“崇明绿色大米”上市标准,积极培育经营主体,优化稻米品种结构,提升加工设施装备。

  据了解,崇明稻米已认证生产机构25家,认证面积5.8万亩,2017年确认申报41家,认证面积11.9万亩。为实现“到2020年末,全区水稻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品牌大米绿色认证率达100%,建设好崇明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谷)标准化基地”的目标,崇明联合粮食部门、工商质检部门、农业技术部门、农业企业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GB135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 稻米NY/T 419-2014》和《绿色食品 稻米栽培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制定“崇明绿色大米”上市标准,严格挑选符合“崇明绿色大米”上市标准和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规模产销主体,在符合标准在崇明大米品牌上使用“崇明绿色大米”标识,引导各成员单位做到自律约束、监督提升、共赢发展,吸引更多产销主体加入。同时,在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大型粮食生产企业等有条件的产销主体开展产品QS(食品质量标准)认证,为地产大米进入超市、电商平台等商品销售领域打好基础。

  在水稻生产档案的基础上,崇明还将把稻米产业化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品牌大米生产过程纳入在线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防伪标识等技术手段,实现地产优质品牌大米生产销售过程的全程可追溯,确保消费者能买到优质安全的放心大米。

  “攻高产”转向“提米质”

  口感好,是大米持续、稳定销售的基础。目前,崇明区水稻种植品种以统一供种的花优14、秀水134为主,占总面积的98%以上,而受上海市场欢迎、口感较好的南粳系列、国庆稻由于其抗病虫、抗倒伏能力不稳定,存在产量风险,所以未列入崇明统一供种品种,只有少部分大户自行购种种植。未来,根据市民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崇明将结合地区栽培特点,通过科技兴农项目,技术部门和种子部门选育米质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水稻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与高校、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技术成果转让,对一些适合崇明生产的新品种进行买断、命名,发展本地特色的种源农业。为鼓励生态种植,提升稻米品质,崇明将继续实施“绿肥+水稻”、“冬季深翻+水稻”的夏熟茬口模式,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为早中熟水稻品种的适期播种打好基础。围绕大米口感和产品外观的提升,积极推广水稻绿色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由原来的“攻高产”向“提米质”转变。

  整合品牌融合营销

  “好产品需要好品牌来支撑。”记者了解到,之前进入市场的崇明大米品牌约有18个,但真正叫得响却并不多,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繁杂的品牌也不利于监管部门开展相关监管工作。为确保供应上海市场“崇明大米”的品质,崇明农业部门对全区大米的品牌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首批筛选出的岛内八家水稻种植基地不仅管理规范、种植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所出产的大米还具有品种优异、工艺先进、口感香糯等特点,同时,有了监管部门全程安全监管和产品检测,真正为崇明大米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由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上海冠华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恳业米业有限公司、上海绿曦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真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锦益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崇明纯香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昕百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等8家大米综合生产基地,聚焦合力、精准定位,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八个统一”,即统一优质种源、统一生产规范、统一加工流程、统一冷鲜储运、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品牌推广、统一销售平台和统一售后服务。8家企业生产的“崇明大米”正以全新的形象、全新的品质走进千家万户。在定价上,崇明大米尊品0.5kg包装售价9.9元,珍品2.5kg包装售价39元,优品5kg包装售价59元,将取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线上主要通过盒马鲜生APP、崇明生态农品、我厨网等网络渠道销售;线下主要通过盒马鲜生门店、崇明生态农业公司门店、部分华联超市、爱森门店等实体渠道;同时还将辅以团购销售。

  典型引领各类企业

  针对不同的大米生产企业,未来,崇明政府职能部门将采取不同的推动鼓励措施。比如“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的大米加工销售企业,将尝试构建良性有序的大米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以稻谷市场收购价为基准,商品粮按照一定比例适当上浮的收购价格定价方式,在锁定企业加工销售成本的基础上,保障粮食种植户的收益。像真源农业、北湖有机农业为代表的规模产销主体,在稳定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将引导有条件的粮食加工销售企业通过签订产销协议、合作入股等方式与该产销主体合作,开展仓储加工合作,在产业链上实现合理分工,利用加工企业的仓储设施,延长产品的销售时间,实现互利共赢。而公共区域品牌、零售型产销主体和纯生产型主体,则鼓励开展标准化生产,扩大优质稻米的种植面积。一是帮助其与大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开展订单农业,增加其生产收入;二是积极开展品牌整合,参与共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鼓励经营主体推进公用品牌建设,通过不同渠道开展品牌创建,扩大地产大米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据悉,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崇明将根据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稻谷保存时间长短、包装规格,制定建议市场零售价,形成“崇明绿色大米”价格联盟,严格打击恶性竞争,坚持“崇明绿色大米”品质定位,以此满足市场营销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态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从“售谷”到“售米”,崇明稻米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企社对接创新联动 丰富现代农业内涵
奉贤区完成畜禽退养逾九成
东方城乡报农事A06从“售谷”到“售米”,崇明稻米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2017-10-31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