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早在2006年,曹路农投公司通过农业设施的财政收入,投入巨资用于农业大棚建设。至今,长期超负荷的种植生产,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发挥破坏严重,经反复调查论证及可行性分析,公司决定对设施农田通过分期养地轮休种养来改善土壤结构,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是对现有的设施菜地以每年10%的揭膜率,通过轮休轮种、种养结合的方式种植,种植品种相对固定,并纳入年终考核,按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对自建大棚按实际面积每年揭棚养地20%来保护曹路的耕地质量。
随着果蔬种植技术创新发展,蔬菜生长期已越来越短,又有农田环境污染的因素,蔬菜病虫害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施药后才能上市。据调查数据显示,设施菜田的农药使用广泛,其中除草用药约占2/3,防病治虫占1/3,如此用药量既让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又使土壤污染十分严重。为此公司提出了园区内各合作社,2017年农药使用量争取比去年减少10%—15%,通过2—3年争取达到设施菜田农药总用量减少45%—50%的目标要求。具体做法有:一是组织植保专业培训。通过区农委和镇农业服务中心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对各合作社负责人、植保员进行农产品选种、栽培、防治等专项培训,重点要求掌握怎样更好地把握作物防控期、准确治疗作物病虫期和准确识别病虫来减少农药使用等技术。二是加强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蔬菜品种,争取合理轮作倒茬、清除植物病株残体、防虫害设置防虫网、物理除草等措施。三是对农药使用检查考核。公司对各合作社农药仓库每月1—2次检查、抽查,主要查看有无违禁和无证农药,另外查看田间档案用药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农药使用情况台账是否相符,如有差错则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据悉,目前,曹路镇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曹路镇国家级农业示范镇的示范辐射效应,开展土壤保护和实施农药减量化已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置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通讯员 丁国祺 记者 康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