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张大哥
  张大哥只云淡风轻说了八个字却让我感动得泪水涟涟:我相信老弟的为人!

  ●我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有20多年,当时发生的许多人和事都渐渐模糊了,以至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但有一个人的名字却始终在我心中萦绕,心中非常想念,不过我毕业后离开了毕业学校所在的城市,去了上海,后来我俩始终没再见过面,因此最后记忆的画面定格在毕业前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晚上,他那不舍的神情和笑中带泪端起杯中酒为我送行的场景,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感动和唏嘘。

  正巧,去年单位恰好派我去那个城市出差,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我称之为“第二故乡”的河北某城市,说起来我对这个城市为何这么念念不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我在这儿读过四年大学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认识了他。一下火车,我就急不可待地找到了当年他工作的报社去找他,但同事们说他已经退休了,忙追问有他的联络地址或电话吗?他们说他已失去联系了,因为他儿子已经结了婚,迁居到了广东中山,他和妻子也随之去了中山生活。当年我熟记的他BB机号码早已没用,他的手机号码昔日的他同事又不知道,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当初毕业后应该和他通通电话保持联络,也不至于现在他们全家音讯皆无。

  张云天,是的,这就是我念念不忘的人的名字,他不是什么我大学的初恋女友,也不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亲大哥,但他和原本素不相识的我在四年间结成了深厚的兄弟之情,无论是在生活中、学业上总是处处关照我这个来自东北农村的贫困学子,他只是付出,不求回报。

  想起我俩那四年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至今也感到十分温暖感动,那时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并没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处事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同学们也都很信服我,在大一时就投票选我做了班长,我经过自己的努力,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班级里的氛围非常团结和谐,我们班也因此争取到了很多荣誉,名声在外,不但系里,甚至整个学校也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一来,大家又更信服我了。

  不过我的压力就更大了,既要拿出一定时间来复习功课,又要在校外做兼职挣钱来养活自己和交学费,毕竟以我父母的收入水平实在负担不起我上大学的开销了,而且要想班级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余下时间还得绞尽脑汁去想自己如何开展集体活动,简直是分身乏术。

  ●一天,我在一家当地的报纸中读到一个招聘启事,说需要在我们学校招聘两个大学生作为兼职送报员,我顿时眼睛一亮,这个职位不正是为我准备的嘛,一来自己有一些收入,二来时间比较宽松,三来就是只为我们校园送报纸,熟门熟路。

  于是我急忙骑自行车来到了这家报社,找到应聘老师,这位老师姓魏,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我来到她办公室时,她正和一位长得皮肤黝黑、浓眉大眼、双眼炯炯有神、约40岁左右的大哥在一起谈话,那大哥个子很高,至少1米85,长得说不上多么俊朗,但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正直爽朗、堂堂正正的热血男子汉。他仿佛具有一种魔力,哪怕是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也会给人留下好感。看到他,从小酷爱武侠小说的我当时突然涌现了一种滑稽的念头:他简直就是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的现实版呀!

  我看魏大姐和他正商量事情,忙做了自我介绍和应聘兼职送报员的意愿后,就想先退到门外等,哪知魏大姐叫住了我,并向我介绍那人的身份,原来他就是张云天张大哥,是这家报社的主编。初次见面,张大哥也好像和我挺投缘,和我聊得很投机,在得知我的经历后,对我很是欣赏。

  为了不影响魏大姐的本职工作,我俩就挪到张大哥自己的主编办公室进一步聊天,张大哥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别看他是一个外表粗犷的男子汉,实则有着很深厚的文学细胞和底蕴。他是一名诗人和小说家,出版有七八部诗集、散文和中短篇小说集,在这座城市文学界有着不小的知名度。他是大学中文科班毕业,毕业后当过记者、编辑等相关职业,从业了将近20年,在新闻界无论从经验还是实力来说都是很资深的,后来这家新报社成立,上面领导就调他过来担任主编。

  从我俩的深谈中,我才得知:张大哥不但在本市新闻界和文学界影响很大,而且他在本市球迷中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是一位疯狂的足球迷,更是一位有着30多年追星生涯的资深球迷,他从小就热爱足球,在学校里一直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司职球队前腰。他是市里球迷协会的会长,绰号:穆勒。因为他是德国前足球运动员、天才前锋迪特·穆勒的粉丝,所以自己的绰号以偶像的名字命名。张大哥的影响力在球迷协会里是当仁不让的,除专业知识和活动组织能力以外,其人格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也是大家信服的主要因素。

  张大哥对我这种虽出身农家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心态十分欣赏,得知我也是一名球迷时他也很高兴,我俩先是针对中国足球发了一通牢骚和自己的展望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我牵头在我们大学成立一家校园球迷协会,让我担任校球迷协会会长,我们这家未来的校园球迷协会将隶属市球迷协会。至于成立校园球迷协会的所有经费和其他的帮助都由张大哥负责协调解决。我一听很兴奋,一来自己酷爱足球,从小就酷爱踢足球,从小学开始,我还一直担任球队里的前锋;二来当时非常喜欢国内的甲A比赛,最欣赏的球队是当时的夺冠王“大连万达”俱乐部,所以立马就答应了。

  ●离开报社时,张大哥也立刻拍板任命我为报社的兼职送报员,月薪300块,再加上给我筹备校园球迷协会的每月300块的活动经费,我也小赚了一笔,要知道:这可是20多年前呀,600元还是很值钱的!回学校后,自己立刻就忙开了。在做好自己的送报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发动学校的球迷骨干,和校方进行了沟通,然后等校方批准后,贴海报,拟章程,开讨论会,吸收成员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不亦乐乎。

  经过了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校园球迷协会终于如期成立了,在成立大会上,张大哥百忙之中赶来参加并做了演讲,才华横溢、口才出众的他发表的振奋人心的演讲,更是赢得在座的会员潮水般的掌声。我作为主持人,同坐在主席台上,望着在旁边慷慨激昂的张哥,也同样是充满着激动和崇拜的心情。

  从那以后,我把他当成了大哥,一有什么心事就爱跟他说,他也对我像亲弟弟般的关心,及时疏导了我的困惑和心结。很庆幸,自己在异乡的青春岁月,有他这位“人生导师”相伴。我俩几乎每天都要碰面,因为我天天都要去报社取报纸然后到校园投递。

  张大哥在周日还总叫我去他家吃饭,他妻子是一家公司的出纳,对我也相当热情,他儿子叫承辉,当时十多岁,子承父业,从小就被他送到一家少年足球学校去踢球,承辉平时住校,每周日回家团聚。张大哥非常看重我,常在儿子面前夸我品学兼优,学习刻苦,乐观豁达,说我是他的榜样,让承辉向我学习。每当这时候,我有些不好意思。作为回报,我也义务承担起了辅导承辉功课的任务,但是张大哥和嫂子执意要给我辅导费,来贴补一下我的生活,但我坚决不要,他俩无奈之下,只能时不时地送我一些食品和日用品,算是变相资助我,对他俩的苦心帮助,我也满怀感激地接纳了。反正每当我去他家做客,丝毫没有拘束感和距离感。

  张大哥除担任报社主编外,还业余时间担任市广播电台的兼职主持人,主要主持一档和足球有关的栏目,每周三次,每次是晚上8点到11点。他当时接下这份主持人工作,也是因为台长听说他在市球迷协会会员心目中的“江湖地位”和能力,更是球迷协会的会长,执意求他当的,他实在推脱不掉。而且他的为人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应该做好。所以每期节目他都事先查好资料,准备得很充分,尽量做得尽善尽美。我以前有空时就很喜欢听这档栏目,听说是他主持的,更是发动校足球协会会员和周围的同学去收听,并积极参与互动。

  我读大学那几年社会正流行辩论赛,一天张大哥灵机一动要在他的栏目举办个辩论大赛,给我的任务是找来三名我校大学生,加我这个一辩,组成反方,另外正方四人由他自己在社会上寻找。我立马回学校后挖掘口才不错又精通足球的同学做了精心准备后去参加了,结果那晚“大学生大战社会精英”的辩论大赛节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大学队顺利夺冠,这次活动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晚栏目的收听率大增,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社会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影响。

  ●我是在大一时与张大哥有幸认识的,一直到我大四毕业时,我和他共相交了四年,无论在一次次与他的合作过程中,还是与他的私交中,我们都很默契愉快,他对我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包容关怀,尤其是在大三时发生的那件“强捐”事件,更使我对张大哥在歉疚的同时又心怀感激。

  那件事当时是这样的:在大三时,由于院学生会和我们系同学对我的信任,任命我为系生活部部长,一次院生活部部长陈新志通知我那周的周五晚上在阶梯教室召开院生活部大会,是关于点亮心愿——援助学校里贫困学生读书的爱心公益活动,他和我商量能不能让张大哥也来参加,而且他作为重量级的嘉宾,到时再安排张大哥发言。毕竟无论是张大哥的社会地位还是球迷心中的影响力、抑或文学圈中的个人能力,在莘莘学子中都属于独领风骚的,而谁都知道我和张大哥交情莫逆。

  陈新志既然求到我这儿了,活动又是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所以我盛情邀请张大哥来参加,他在电话那头接到我的请求后,犹豫了一下,直言不讳地说:本来那晚他是没空的,因为那晚有甲A比赛,他准备率领20多个骨干球迷到大连去为本市足球俱乐部现场助威的,但是我这个弟弟亲自邀请他了,他不来不好,于是就只有推了那边的活动,我听了又是好一阵感动。

  很快到了校生活部召开大会的那晚,陈新志是主持人,张大哥那晚平易近人,非常配合他的行动,我知道这都因为我。张大哥在进行完演讲后会议也到了尾声,坐在下面第一排的我听着同学们激动的掌声,总算松了口气。哪知这时站在台上的陈新志突然说道:同学们,张云天老师不但是市里新闻界的名人,他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先行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为他加油!捧完张大哥后,又问他:不知道张老师针对我们今晚这个公益活动有没有什么表示?准备捐助多少?其实钱多钱少倒无所谓,关键是心意!

  陈新志在台上突然搞出来的这么一出“强捐”事件,我和张大哥都大吃一惊,尤其是我,因为他事先没跟我商量呀!张大哥毕竟经验丰富,他短暂一愣后,看了一眼诧异的我,然后就当众表了态:我个人捐助五千。虽然钱不多,但多少代表了我的心意,算是为咱们贫困学子尽一份绵薄之力吧!他慷慨的举动又博得了台下学生的一片喝彩。

  可我看着台上陈新志喜出望外的表情,自己的心却被内疚所笼罩。当时毕竟是20多年前,张大哥作为主编每月只有1200元工资,嫂子800元还不到,张大哥的父母都是退休老工人,每人每月养老金才600元,何况他母亲身体又不好,长期住院,那个年代的五千元可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呀!而陈新志正在竞选校学生会主席,有了市里名人张大哥捐助的这一笔巨款,胜算无疑大了许多。可他这种不事先跟当事人商量就当众“强捐”的不光彩行为,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小人。

  送张大哥回家的路上,我向他解释自己事先并不知道,张大哥只云淡风轻说了八个字却让我感动得泪水连连:我相信老弟的为人!

  这事发生后不久,有一次我给他儿子补习时,他儿子无意提了一嘴:我爸和我妈昨天又大吵了一架,为的是什么5000块钱捐助的事……我听了特别内疚,但张大哥却始终没在我面前提过,为的是不让我羞愧为难。

  转眼过了一年多,我离开校园的前一天,张大哥全家特意请我到饭店吃饭,我俩那天喝了很多酒,喝到最后,这个铮铮铁骨、从没见过他流泪的大哥却哭了,到后来我俩抱头痛哭。

  一晃20多年了,希望大哥能永远怀揣着对足球和文学的梦想,平安喜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副刊
怀念张大哥
情事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倾诉A04怀念张大哥 2016-08-12 2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