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晓芳 通讯员 沈璐
据了解,书院镇丽泽社区是一个新建的动迁小区,成立于2009年,辖区内有4个动迁小区和1个商品小区,社区地域相对较广,规划户数达4065户,其中不乏外来人口,由张江、闵行等地迁移至此的青年就业者,人口结构复杂。面对这样一个新、大、杂的社区,其安全系数、文明指数、和谐程度无不向社区党总支和居委发出了挑战。
多种亲民载体把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
“社区治理,其实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而一个家庭的孩子,应当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最精准切入点”,丽泽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此达成共识。确实,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于是,丽泽社区党支部、居委抓住了这根主线,开设了“小草莓亲子乐园”,用这样一个亲民载体,打造“熟人社区”,而服务对象更加偏向外来人口。
在去年的社区活动“小草莓圣诞狂欢派对”中,7岁的张心悦小朋友在舞台上留下了激动又不舍的眼泪。“今天我很开心但也很不开心。开心的是可以站在小草莓的舞台上,不开心的是我马上要读小学了,再也不能参加小草莓乐园活动了,我非常舍不得大家。”社区的郭书记安慰落泪的小女孩说,“小草莓永远是你的家,记得常回家看看。”如今,社区“小草莓”活动寓教于乐,形式多样,把越来越多的社区家庭凝聚到了一起,最多时达到98家。
除了“小草莓”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凝聚村居民的载体,在丽泽社区里,还有“健康卫士”马医生、“快乐合声”丁老师、“一幢一岗”安全哨……
每周三、四晚上,社区内美妙的音乐,是社区志愿者小丁老师在教社区阿姨、叔叔们练声唱歌。这些“音乐苗子”原本都是“麻将迷”,平日里,以打麻将来消磨时光。丽泽居委为丰富提高居民们文化生活质量动了不少脑筋,直到发现了社区居民丁老师。小丁老师是专业的声乐老师,对于居委会的邀请,她欣然接受,志愿担任小区音乐老师。“麻将迷”们在丁老师的教导下,从零基础开始,“弃牌迷乐”,现在已经是一支可以“亮相”于舞台的合唱队了。
“我作为一名医生,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给社区居民定期义诊,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好门,站好岗,守好家,让我感到退休以后的日子更有意义”……在丽泽社区,不时有志愿者向社区管理部门的郭书记承诺。
一时间,快乐合声响社区、夜诊医生受欢迎、一幢一岗守平安,“将服务延伸至21点”这一属于丽泽的服务品牌不断融入新内容、新项目。
丽泽社区管理者介绍,“打造‘熟人社区’,建立美好家园共同体,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不能只靠居委会单打独斗。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与自治力量,才会让居民有更多的收获感”。丽泽社区发挥自身主体功能,高度整合社区资源,让居民们既是受惠者的做法值得推荐。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丽泽社区不仅有“小草莓亲子乐园”、“将服务延伸至21点”,还有“常青藤俱乐部”、“阿德工作室”等许多品牌项目,针对不同的人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融老年服务、社区安全、志愿者服务、居民调解、基础文化设施等服务为一体,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积分”机制激活了社区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如何把这么多的载体管理好、经营好,显然只靠社区管理部门力量是不够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丽泽社区建立志愿者“积分换服务”制度,将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量化并延伸到社区服务、卫生整治、社区文化、教育、帮困、治安,以及服务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等领域,打通了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1米”,其运作方式为:凡志愿者每参加满社区志愿服务2小时记1分并累加,以自然年为一个积分周期,每双月的月底可以将积分兑换服务、实物等奖励。
以“将服务延伸至21点”项目中的“百姓健身房”为例,据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社区购置了健身器材,向居民们免费开放健身房。由于受居民们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健身房始终门可罗雀。原来,对健身有兴趣的多为青年人群,而健身房只在白天开放,青年居民白天基本都外出工作,这部分居民需求与服务时间的不对称,导致居委“好意”被落空。当即,丽泽社区决定把健身房开放时间延长至21点。那么,谁来当好“守夜人”呢?自然,就是那批热心志愿服务的社区居民们。在这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坚守岗位,日日夜夜维护着社区健身房的秩序,健身房也从此使更多居民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
健身房志愿者统一实行“积分制”记录自己的服务时间并可以兑换服务和实物。实物虽是微不足道,却是一种荣誉。志愿者为此增加了积极性,志愿者队伍也自己壮大。“积分制”的出现,不仅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有效填补了丽泽社区的人力资源空缺,变难点为亮点,规范了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从无序到有序。无论健身房“守夜人”、楼道“平安大使”、社区清洁员、夜诊医生、“快乐合声”音乐组,还是其他服务领域,丽泽社区靠“积分制”管理起来的志愿者队伍高质又庞大,他们在自己的家园里共同为社区建设成和谐温暖大家庭贡献着力量。
“熟人社区”模式不断升级
丽泽社区的居民是从动迁户中来,他们从阡陌田野里走来,住进了高楼林立的小区,独门独户的住宅楼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邻里关系变得疏远、冷漠。那么,门隔得远了,难道就此各自疏远,没有亲情了吗?今天,丽泽打造“熟人社区”,将过去纯朴的乡情保留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各扫门前雪”升级为居民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用社区治理问题“倒逼”成社区善政的成果,值得借鉴。
在成果面前,当下的丽泽并没有停下脚步,丽泽社区表示:“打造熟人社区,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对于现有的结果,只不过是个开始。今后丽泽将会考虑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和科学化管理。”无疑,丽泽“熟人社区”建设模式还会在建设进程中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