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
  情事

  口述/蒋丽云

  整理/阿米

  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

  组合Ⅰ

  ♨我难忘的一场情感经

  ➡➡当天下午,我找到管这次分房的副厂长,说:“把我的房子和大王的房子对调一下,我拿小房子,大房子给他,人家等着结婚呢!”

  ●时间过得真快啊,到下个月我就整七十啦!这些年来,我经常在回忆中重温走过的年、月、日,以及遇到的人和事,也可以说,我这是在总结我的一生,回首过往,我坦坦荡荡,无问心无愧!

  我们小区有个老年活动室,我时常去那里看看书报,跟人聊聊天,大家都差不多的年龄,差不多的经历。在这些老人中,我算是不多的企业退休职工,你知道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入低,我有高级职称,又是从副厂长岗位上退下的,每个月的退休金四千元多,比机关事业单位的明显要少,我对钞票和物质享受不大看重的,够吃够用就很好啊,犯不着跟别人比,人啊,很多的不满、牢骚都是在对比中产生的,你说是吧?

  我的人生信条是:凭良心为人,靠本事吃饭。

  这,是我父母言传身教烙在我心版上的“箴言”。

  跟你说说我的父母吧!这很重要,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在与我共同生活的三十多年中,给我的教诲和帮助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父母都是浙江宁波人,两家也都算是殷实人家,并且都比较开明,懂得读书、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性。两家相距不远,爷爷和外公性格相投,很谈得来,他们还有点生意上的往来吧。父母十多岁时,爷爷和外公给他们订了亲,听我妈妈说,那会乡间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把订亲仪式看得很重的,不只是吃吃喝喝哦!那叫“订亲文化”。呵呵!

  我爸爸比我妈妈大二岁,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学院,就是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我爷爷和我爸爸都很开明,在我妈妈读完高中后,并不急着完婚,而是尊重我妈妈“我也想读大学”的意愿,这在四十年代的农村,是很了不起的事哦!妈妈很争气,也以高分考进了上海商学院。爸爸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在财税局谋到了职位,妈妈毕业后先是在花旗银行供职,两年后去了民政局。

  我父母1946年正式结婚,他们的家安在石门一路。1947年,我哥哥出世,1948年生下了我。不久上海解放。

  新政初始,百废待兴。政府对我父母这样的旧职人员蛮尊重的,新政权的正常运转需要我父母这样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员,而我父母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友好和友善,也感激在心。听我妈妈说,那会热情和干劲很大,为了工作,家都不顾的,就是星期天,也会去单位义务加班的呢!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基本是由爷爷奶奶照看长大的(解放后,政府鼓励生育,光荣妈妈嘛,父母又一气生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谁料到,政治运动来了,我父亲是个没有城府、爱掏心里话的正派人,领导让给提意见,他不但在开会时实话实说,还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意见书”,这下好了,成了自投罗网的右派不算,还翻出了他在国民党政府供过职的历史问题,如此,成了双料坏蛋,割工资,被下放到了远郊的工厂劳动改造,虽说不幸,但相对开除公职、押去新疆、青海劳改的人来说,真算得上是“有福之人”了!

  ●从我记事起,就感觉我家跟左邻右舍的家庭不同,顶梁柱的父亲很少回家,爷爷奶奶是被监视的坏分子,说他们是漏网地主嘛,那个年头,坏分子是受歧视、唾弃的贱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天清晨,爷爷奶奶必须拿着自备的清扫工具,打扫两条弄堂马路,因为我们家的“成分不好”,家里的大人又是右派又是地主的,成了邻居们鄙视、歧视甚至是仇视的对象,弄堂里的孩子受大人影响和教育,非但不和我们玩耍,有时候还欺负侮辱我们。这一切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那个时候,我母亲时常跟我们说,既然别人不愿意和你们一块儿玩,记住了,千万不要低三下四地往前凑,那是自讨没趣,自取其辱,人要懂得自尊自爱。你们几个可以在家里玩,下下棋,看看书,画画图,听听无线电,也很好嘛。我母亲很有智慧,她自己工作忙,在管理和教育我们的问题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她会抓大方向啊,她就盯着大哥和我,让我们以身作则,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很感谢我的母亲,在我们灰色的童年生活里,给了我们正确的教育,我们兄弟姐妹非但没有自卑、抱怨的毛病,而且都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我大哥学习成绩优异,加上品行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大哥还是大队长呢!那会,小学的老师还是蛮公平公正的,从来不在家庭出身问题上让我哥尴尬和为难。我们与大哥就读的是同一所小学,大哥的好名声让我们脸上有光,总有老师和同学说,哦,你是蒋觉云的妹妹啊。眼里满是欣赏。

  到了中学坎坷就来了,尽管大哥的表现依旧那么优秀,但是始终不被团组织接纳,大哥再怎么表现,再怎么努力,团组织都视而不见。那个年头,再优秀的青年都走不出家庭出身不好的阴影。高中毕业,大哥报考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绩高过了录取分数线,也是因为家庭问题未能如愿就读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万分沮丧、极度失望的大哥,最后去了上海机械学院,那是大专哦!现在并归上海大学了。

  ●我是67届高中生,还没毕业,“文革”来了,我家再次遭遇冲击,这个就不说了,心酸……我们是和66届高中生一起毕业的,当年的分配去向是“四个面向”,按我的条件,只能“面向农村”,我就报名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那片黑土地,我褪去了城市女孩的娇骄二气,那干劲,那对各种农活的熟稔,恰似真正的农妇。

  我在农场表现,以及我的个人品质,令部分领导和大部分知青对我很有好感,我曾经被推荐上大学,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是泪流满面,上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啊,几天后,被告知,搞错了!后来我才知道,又是家庭出身作祟。不仅是推荐上大学,还有上调去工厂、参军,都受影响的。

  很感谢我们的老连长,他是当地的转业军人,后来团部学校需要教师,他力排众议,竭力推荐我,理由是我劳动表现好,干活从来不偷懒,进农场以来,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事假,而且有文化,文章写得顺溜,那钢笔字、粉笔字写的,谁比得上?很感谢这位正直正派的农垦干部,让我在当了五年农工后,重捧书本,成了以工代干的教师。

  虽然那时盛行“读书无用论”,但我依旧按照教学大纲认真施教,我用浅显易懂的话对这些东北农村孩子说,你们有了文化,就有了见识和本领。东北的孩子一如他们的父母,单纯、直爽,我们相处得很愉快,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别说打骂学生了,就是重话都不说一句的。

  除了教学,我还带他们做游戏,去野游,我就想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快乐的色彩,他们把我当姐姐、阿姨,甚至是妈妈的。他们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糖块送给我吃,那份单纯的爱,温暖至极。几十年过去,我和部分学生还有联系呢!

  ●1977年,是改变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命运的一年——中断十年的高考恢复了,这个时候,我已经虚岁三十了,很感谢当年的好政策,没有对入学的年龄做严格的限制,让如我这样的老高三有机会圆大学梦。我没有悬念地被华东化工学院录取了!哦,那年,我家一下子出了三个大学生,轰动了整条弄堂!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遭到的冷遇和歧视,换来了周围羡慕佩服的目光。

  而我父母的所谓历史问题,也得到了纠正,父亲重回市区机关,在人才匮乏的八十年代,因着他的学识、个人素养和工作经验,被委以重任,一直干到七十岁才正式退休。父母晚年的生活过得很安详、安心,也很知足。父母经常对我们说,我们老了,看到你们几个学有所成,人品又周正,我们很满足。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轻工业局。一年后与我的大学同学结婚,他比我小了两岁,江西人,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父母那老式石库门的家有两间房,一间前客堂,一间为亭子间,那亭子间就成了我们的婚房。

  工作几年后,局下属的某工厂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严重亏损,局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把我派去做那家工厂负责生产销售的副厂长,期望在我领导下扭转工厂的颓势。

  对于大多数坐机关的人来说,是很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领导找我谈话,我没有犹豫地就答应了,我这个人很正宗的,觉得自己是党员,当然应该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而且,我把这个调动看作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呵呵,简单的人快乐多哦!你说是吧?

  我上任后的第二天,就穿着工作服下车间实地考察,倾听干部、工人对现状和未来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大家为工厂的扭亏转盈献计献策,同时,让销售科的职工走出办公室,去商店、学校做市场调研,开源还需节流嘛,随后,我又下了一个狠招,严禁公款请客送礼。

  那年,我亲自带队,拿着工厂的产品赴广州参加了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旗开得胜,拿到了五百多万的订单。那年,全厂职工都做得很辛苦,付出也有回报啊,当年工厂的账面就消灭了赤字,第二年出现盈余,几年后,工厂成了出口创汇大户。我们职工的奖金也水涨船高。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因此,他们对我们那一届的厂级干部很服帖很买账的,可以说干群关系很和谐的。

  局里对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很是满意,评我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厂长,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全体职工的努力。

  ●1993,工厂福利分房开始了,那天厂级干部就分房问题开会,书记说,蒋厂长为厂里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建议将一套位于静安寺的石库门房作为奖励分配给我。坐在他对面的我立刻表态:“我一家四口住三十六个平方,够了,厂里的住房困难户很多,还是考虑他们吧!”(那个时候,我父亲已经去世,我们一家三口与母亲住一起。)有干部说,那是你父母的房子,你还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呢!再说,你生的是儿子,房子是必需品哦!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那套静安寺的房子分配给我。

  几天后,我下车间办公,遇到青工大王,大王因为家中住房困难,37岁了还没结婚。是厂里有名的“王老五”,我随口问:“这次分到房子了,可以给我吃喜糖了吧?”大王苦着脸说:“房子是分到了,可是才11个平方,我女朋友说,这么小的房子怎么做新房?”顿了顿,又发了几句牢骚。

  当天下午,我找到管这次分房的副厂长,说:“把我的房子和大王的房子对调一下,我拿小房子,大房子给他,人家等着结婚呢!”副厂长很是吃惊地望着我说:“你说什么?你脑子有病啊?谁嫌房子多、房子大啊?”我打断他的话,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听我的,房子对换!”

  副厂长遵命换房,当年大王欢天喜地做了新郎。这事轰动了全厂,很多人都说我傻,戆大一只,脑子坏掉了,虽然,那时的房子不像现在这么值钱,但对老百姓来说,是稀缺品、甚至是奢侈品!不光外面人不理解,说我傻,我的家人为此也弄得很不开心,我妹妹说,你是无房户,又是厂长,又为厂里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拿一套大房子是应该的啊,有你这样处事的吗?最气愤的是我丈夫,说,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回家商量商量就自作主张了,你为厂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做贡献,扪心自问,你为家里做了什么?你也太公而忘私了吧?为这事我们吵过好几次,倒是我母亲很坦然,说,房子够住就可以了,她是领导,应该为工人着想,不能自顾自多拿好处,她这样做我觉得蛮好的。

  让房一事成了工厂长盛不衰的笑料、谈资。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是奔七的老人啦!去年,我孙子到了读书的年龄,你知道的,在这个无比重视孩子教育的年代,重点小学俨然成了家长们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圣殿”。孙子的户口一直随儿子落在当年我以大换小的房子里,万分幸运的是,此地划为市重点小学蓬莱路小学的招生范围,我孙子可以不花重金、名正言顺地入读该校!而且,按现在的规定,小学毕业还能进入格致中学!

  我儿子高兴地说:“人家托人找关系,掼十几万、几十万也未必办得成的事,我们免啦!这是妈妈你当年做的‘戆事体’得到的好报!”我丈夫也连连说:“想不到、想不到……”

  我们老同事相聚,我很开心地与大家分享孙子入读市重点小学的事,大家都说:“老天有眼,侬好人有好报啊!”

  呵呵,我的人生信条就是,凭良心为人,靠本事吃饭,我相信老天不会亏待好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关注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科普
   第B08版:绿野副刊
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
东方城乡报倾诉A04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 2016-07-08 2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