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鸟类恐龙与地球上3/4的物种在白垩纪古近纪分界时发生的一次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这大约发生在6600万年之前。导致这一灭绝事件的原因仍存在争议,很多人把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认为是主要原因,印度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被认为是次要原因。然而,这两个事件的时间很接近,化石证据不完整,使得区分它们很困难。
美国安娜堡密歇根大学SierraPetersen和团队利用从南极西摩岛发现的高质量且完整的化石记录研究了此次灭绝事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使用了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方法——碳酸盐二元同位素古温度测定,能更准确地计算出白垩纪与古近纪分界时记录在软体动物贝壳中的温度变化。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的迅速上升是对应的,第一次灭绝事件与德干暗色岩火山开始爆发对应,第二次规模稍小的灭绝事件和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及白垩纪与古近纪的界限时间更加接近。
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