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战略,将此视为帮助国家从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为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分享经济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公众自由参与,通过分享资源而产生收入的经济业态和经济形态。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力度实施偏僻农村地区分享经济项目,使沉睡的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确保偏远农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已经成为摆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一道重要的课题。
分享经济不仅意味着通过技术网络手段建立相关主体参与分配市场的过程,也意味着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市场增值收益。事实上,在我国农村不乏分享经济的成功例子。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河北省第一个家庭农场主李素敏,其利用物联网设备种植285亩地,在李素敏的带动下,周边县市种粮大户、合作社及农民经常自发前来观摩,他的家庭农场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习基地。附近群众都从他的家庭农场中享受了种什么品种、用什么肥料、何时收粮卖粮等共享经济技术的成果。
分享经济不能忽视偏僻农村地区,这不仅是农村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在市场空间。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应该制定开发计划,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帮助偏僻农村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探索“农村淘宝”延伸服务,构建起偏僻农村电商服务点。各地要加大对偏远地区农村草根电商创业扶持力度,每年安排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以及对从事电商先进示范个人和企业给予扶持奖励。同时,要着力引进、培养和储备一批电商人才,舍得在经济上投入和政策上支持,倡导阿里巴巴集团等大都市电子商务分享经济代表为供需双方免费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为农村资源轻松找“婆家”。二是打破体系难题,树立分享经济的理念,各地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提升互联网+农村资源的未来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偏远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期货交易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用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三是创新“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力争打造世界级别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也通过分享经济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短租公寓、民宿和度假别墅和提供蜜月假期、健康回春、美食购物、轻度冒险、庆典赛事等多个旅行主题消费服务,形成集数据贸易、产业扶贫、城乡共振为一体的大数据共享经济农村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