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茅俭 记者 忻才康
去年以来,崇明县新海镇跃进居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基层建设”文件精神,立足社区实际,以“知民需、晓民忧、解民困”为根本,有效统筹政府居委、驻地单位、社会组织、议事团队、社区居民等资源力量,逐步构建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治”并举的多元化社区治理“新”天地。
政府善治
牵好社区治理“牛鼻子”
探索善治之道,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新海镇党委、镇政府近年来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跃进居民区在协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有效运用,促进小社区大服务格局的进一步形成。对接政府“减法”,社区做好“加法”。在厘清职责分工、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镇政府将大量社区管理权限和群众自治工作放手交由居委会承担。面对这一重任,跃进居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不断推进社区管理体制规范化改革,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居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志愿者能力素质培训和实践锻炼,精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基层干部队伍。其次,对接政府“乘法”,社区做好“除法”。镇政府在向下放权的同时,不断强化社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安全维护和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工作。跃进居民区在配合政府推进民生工程过程中,通过发动居委干部、包片干部、社区居民和报到党员四支队伍的力量,积极发挥“啄木鸟”功能,全方位查找社区治理中的“盲点”和“瓶颈”等疑难杂症,以“问题清单”的方式进行备案,并详细制定整改计划。通过销案制度,有序解除社区治理中的急难愁问题。
合作共治
打好社区治理“组合拳”
社区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和良性循环离不开驻地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协力互助。跃进居民区有效利用包片干部“下访”、兼职书记“走访”、报到党员“家访”、共建单位“互访”等活动契机,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包片干部“下访”。每周一上午,来自新海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4名中层正职干部在2名包片领导的带领下按时到居委会开展居民来访接待、政策咨询和参与巡查走访工作,及时发现群众“急难愁”问题。兼职书记“走访”。来自驻地单位新海派出所和光明米业公司的2名居民区党支部兼职副书记定期来居民区参加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支部工作会议和议事工作,搭建起驻地单位与居民区常态联席的桥梁,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区解决实际难题。报到党员“家访”。居民区现有“双报到”党员20名。在“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活动中,不少党员认领了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项目,并利用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到社区困难老人、留守儿童家中献爱心、送温暖。共建单位“互访”。跃进居民区党支部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开展与共建单位的联学联建活动,先后举办了金秋纳凉晚会、夏季送清凉和外出学习等活动,如驻地单位现代农业主动出资为小区内独居、空巢老人亲手包爱心粽子送到老人手中,让老人感到巢空心不空,得到居民的一致称赞。
基层自治
种好社区治理“责任田”
跃进居民区高度重视居民在社区治理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借“群众之力”解“群众之事”。巧设载体,搭建议事平台。居委干部发现那些时常困扰自己、让居委感到力不从心的社区建设和管理问题,却能够在几名小区居民的组织下,吸引众多群众的讨论参与,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于是,居委会因势利导,“香樟园”的议事坛应运而生。广泛动员,精建议事队伍。按照组织推荐与群众举荐相结合的方式,跃进居委广泛动员,先后遴选了17名想议事、能干事、威信高、素质强的农场退休干部、退休司法干部、退休教师、物业公司退休职工以及新居民代表等,组成自治骨干队伍。明确议题,确保议事能效。每月15日,由自治骨干队伍将“民情日记”大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集中提交议事平台讨论,形成决议后于2天内提交居民区党支部审核,党支部通过党务公开栏、楼组长会议等形式进行通报,作出承诺,主动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社会法治
划好社区治理“硬杠杠”
“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法治思维图善治,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是跃进居“两委”干部的奋斗目标。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优化居民生活秩序,跃进居民区通过开展各类法治活动,确保一方平安。开展讲座培训,牢树法律意识。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居民参加镇、居两级举办的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在以案说法中提升法律意识。开展专项整治,消除各类隐患。居民区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安全社区、国家级卫生镇等创建工作为契机,开展“六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关注卫生、食品安全;开展文明交通深化行动,落实交通志愿者每日到主要道口执勤,确保交通安全;组织社区安全寻访员查禁“黑校车”违法超员超载行为,关爱未成年人成长;配合派出所开展流浪犬类专项整治,维护小区环境;开展外来人口管控工作,强化人员管理。
全民德治
立好社区治理“铁规矩”
为进一步倡导居民文明生活理念,提升社区品质内涵,跃进居民区在社区治理中以践行《居民文明公约》为抓手,引领居民自觉倡德守纪,提升文明“软实力”;以罗列“负面清单”找不足,督促干群查缺补漏,强化文明“硬约束”。通过“软硬兼施”筑牢社区“德治”基础。《文明公约》立规矩。在居委干部宣传动员、广泛征集、代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居民文明公约》,内容涵盖了不允许乱种植、乱晾晒、乱堆放、乱搭建等八个方面的禁止类内容,引导居民自觉守纪。“负面清单”点出不足之处。居民区“负面清单”出台后,各类禁止性的行为将以“黑名单”的形式公示出来,广大居民可自行查看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违禁行为和影响小区形象行为,引导居民常态自省规范行为。“双向承诺”创实绩。只有小区自评和镇级部门测评达标后,才可按照“双向承诺”要求开展小区零星工程改造,通过居民的协同参与,提升社区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