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市场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 满足国内食用消费需求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就指导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保持一定规模大豆生产是必要的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是大豆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消费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大豆生产出现下滑,其主要原因,一是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效益明显好于大豆,挤压了大豆生产;二是进口大豆逐年增加,冲击了国内大豆生产。2015年,我国大豆面积仅为9756万亩,比2005年减少4630万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大豆进口量达到8169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7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不要发展大豆生产,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农业、营养等方面的专家认为,保持国内一定规模的大豆生产是必要的。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大豆是城乡居民植物蛋白消费的重要来源。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质40克左右,是小麦的3.6倍、玉米的4.2倍、大米的5倍,是牛肉的2倍、猪肉的3倍,素有“田中之肉、营养之王”的美誉。专家分析,国产大豆仍是食用大豆的主体,其中80%多加工成豆制品、调味品。应当保持国内大豆生产的稳定,满足居民对植物蛋白的需求。

  第二,大豆是种地养地结合的重要倒茬作物。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1亩大豆可固氮8公斤左右,相当于施用18公斤尿素。大豆成熟后,秸秆少、落叶多,养分归还率高,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在东北地区推行大豆与玉米轮作倒茬,可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豆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重要替代作物。当前,玉米积压较多,大豆严重短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改种大豆等作物,既能化解玉米过剩库存,又增加产需缺口较大的大豆供应。

  综合考虑大豆的食用特性、生态功能及种植替代性,不能轻言放弃大豆,需保持大豆生产稳定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项。

  ●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目前增加4000万亩。

  这位负责人表示,现有的耕地资源,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加上棉、油、糖、菜等作物,增加大豆面积的空间确实有限。但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种大豆还是有潜力的。

  从生态环保看,大豆作为轮作倒茬养地作物,增加大豆面积是可行的。推行粮豆轮作,调减用肥量大的玉米,改种大豆,可减少氮肥施用,减轻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从区域优势看,东北冷凉区及黄淮海夏作区是大豆传统优势区,调整结构扩种大豆是可能的。因此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2015年增加4000万亩。

  人口众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量超大,人均耕地等资源占有量超小,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情。各方面分析,未来5-10年我国大豆年需求增量在400万吨左右。解决大豆供求缺口,增加进口是必须的,但增加国内供给也是十分必要的。

  立足我国的资源条件和消费需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定位是,满足国内食用大豆需求。目的不是追求大豆自给水平,也不是与进口大豆抗衡,而是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进口大豆主要补充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的缺口;国产大豆主要用于制作传统豆制品和调味品。

  ●只要选好品种、集成技术提高单产是有可能的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左右,而美国平均亩产214公斤、巴西191公斤、阿根廷185公斤。我国大豆单产比这些国家低,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我国大豆种植户均规模小,标准化集成技术利用率低,加之大豆多种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一般情况下,能种水稻种水稻、能种玉米种玉米、实在不行才种大豆,导致单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审定品种亩产在250公斤以上,高产示范片的亩产也在200公斤以上。例如,黑龙江农垦大面积亩产达170公斤。只要选好品种、集成技术,提高单产是有可能的,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因此,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比2015年提高15公斤。同时,从今年开始,在东北和黄淮海优势产区,创建一批万亩规模、亩产超200公斤的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为示范带动更大面积高产高效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六项措施促进大豆生产稳定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促进大豆生产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农业部将全力促进大豆生产稳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施《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完善《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优势区域集中。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育种创新,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突破性品种,集成组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三是强化大豆政策扶持。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合理确定目标价格,稳定农民收益预期。开展耕地轮作制度试点,支持东北冷凉区和农牧交错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探索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轮作制度。

  四是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加快建立东北优质大豆保护区,保护种质资源、生产能力和生产主体。

  五是加强大豆市场调控。加强分析预警,建立大豆供需信息发布机制。健全大豆进口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市场投资预期。强化进口大豆监管,严格执行检验检疫标准。

  六是科学引导健康消费。扩大国内优质大豆消费市场,为促进大豆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刘羊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线调查
   第A04版:言论观点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社会民生
   第A07版:科教文卫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现代种业
   第B08版:国际农业
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 满足国内食用消费需求
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将聚焦农业合作
恒天然中新乳业合作取得新进展
菜价季节性回落 警惕新的卖难
东方城乡报市场资讯B05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 满足国内食用消费需求 2016-04-26 2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