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则与“低头族”相关的报道引发舆论的关注,一个是说在前不久的“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中,某城市的交警在半小时内查出了五名在路口等红灯时低头玩手机的女司机,开车玩手机已成为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另一则与大学生有关,为了让课堂的“低头族”能抬起头来认真听课,近来全国多所高校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活动,并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开车打手机会导致驾车者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则驾车者注意力下降37%;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慢35%。更让人惊叹的是,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不看手机的23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驾驶人有接听拨打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可处以罚款50元并记分2分。但这样的处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而大学老师们给“低头族”上课更仿佛“对牛弹琴”为了让“低头族”抬起头来认真听课,一些高校推行了“无手机课堂”,但是这样的方法真的凑效吗?
笔者建议,对行驶奔走于马路上的“低头族”还要像对待酒驾那样,长期保持高压态势,该顶格处罚的就要顶格处罚,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不能这里严查那里却无视。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加大对“低头族”现实危害的宣传,要通过一些事故案例引导公众自觉远离开车走路“低头看屏幕”。而对于课堂上的低头族更要从制度上收心,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所浪费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心血,更是自己的青春。当然老师们在课堂上也要多一些“交流式”的授课,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