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绿野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蟹不能只只捉篓里
  □高明昌

  老家后面五十公尺有一条小河。记忆中,那条河是我们孩童时的玩伴,河提供给我们的乐趣很多,其中一项活动就是捉鱼。最简单的是摸鱼,夏日里,我们闭气潜入水里,认定树桩的底下有鱼,就将手探入进去,里面的鱼儿见了人的大手,兀自乱窜,乘机就往洞外挣脱。有些桩洞特别深,手的长短够不到洞底,小的鱼就直接从手指缝里逃脱了。父亲说:是要让鱼逃脱一些的,摸鱼就是要捉大放小,小鱼逃脱了,鱼就不会断子绝孙了。

  父亲的这个说法,我是能够接受的,但心里总是有些嘀咕,因为鱼是在我手中溜走的,说明我摸鱼的技术不过关。父亲不以为然,他笑笑,告诉我:捉大放小是上代传下来的规矩,是规矩就要照规矩做。

  父亲这样说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年夜前,村上要车河捉鱼分鱼。车鱼就是把河里的水抽干,说是抽干,其实河里水落出鱼后就不抽了。我们不明白:一河的水都车干了,为啥不让河见底。我们看见鱼背了,鱼横冲直撞,像射箭,虎口般长的鲫鱼嗤的一个长音就窜上了河滩。父亲见了,用手掠过鱼将鱼往水里送。那时的我们,一直不清楚大人为何有意放鱼一条生路。父亲说,捉鱼也要讲究道道,这样捉鱼就可以一直有鱼捉,一直捉得到鱼。父亲只言片语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但道理在哪里?

  有许多的道理都是需要体验才会感知的,而感知需要机会。读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父亲提议摸蟹去,是到河西面的河里。西面河的水岸边上长满了芦苇,芦苇根根向上又根根笔挺,芦苇间隐约看见鱼儿穿梭,父亲说这样的河里,鱼在水面蟹在水底,蟹肯定又大又多,但我们不摸鱼只摸蟹。

  下得河后,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父亲绕开芦苇在滩边摸索,摸到蟹洞了就叫我过去,拉过我的手让我的手顺着他的胳膊摸去。蟹洞平整光滑,直挺不弯曲,与河岸成四十五度斜角,手指并拢后将手伸进去,到洞底时要张开状,如有异物碰掌心手掌要立即握紧,这样就捉住蟹了。按照父亲的说法做,蟹真的摸了不少。有些蟹洞的洞底比较大、深,我想叫父亲摸。父亲说,不摸了换个地方换个洞摸。我不明白:父亲明知道住这样洞的蟹,一般都是又大又肥又聪明的蟹,为啥不摸。父亲笑笑:蟹是不能只只捉篓里的。

  蟹为什么不能只只捉篓里。父亲是说不出艰深的道理的,父亲只是在自己感知的道理里规范着自己的行为。晚上吃蟹时,我将父亲不愿意摸蟹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说,对的,做什么生活都要手下要留情的。今年摸光了,明年摸啥,吃啥?不摸,是留点蟹种。母亲有些严肃地告诉我:做孩子,心要软,心要平。

  母亲的话都是事例,也都是事理,那留种的话语我听得进,因为我每年都看见:家里不管稻谷,麦子,甚至黄瓜,西红柿,包括茄子,母亲都是留种的,而且都是挑长得最好的留下来的,这些种子天亮晴的时候,母亲一直欢喜晒晒它们的。我想蟹也如此,鱼也如此。

  鱼,因为逃脱了,明年还会有鱼;蟹因为留种了,明年还会有蟹。生活中,我们许多的事情都是只顾眼前不顾眼后的,所以生活同样给了我们颜色看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科普
   第B08版:绿野副刊
明月伴我行
蟹不能只只捉篓里
井冈山行吟
蛇咬
东方城乡报绿野副刊B08蟹不能只只捉篓里 2016-01-08 2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