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分,花木商会邀约几位执委去德清新安镇看望成员单位的“小浙江”,时巧遇常务镇长吕正洪先生。喜好散文的他很快就同我一见如故了,如数家珍般地向我夸说着属于他的血地新市镇的古朴韵味,一再邀请我在新市“黄酒羊肉”节的时候,去品尝“一品酱羊肉”的妙不可言,亲身感受一下有着1700多年历史名镇的悠悠古韵。
盛情满溢,当然却之不恭了。今年新市第18届黄酒羊肉节提前于丹桂飘香的季节举行。开幕式安排在名为“水乡阆园”的中心公园进行。待我等一行到达之时,开幕仪式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场正中搭着台,彩旗招展,灯笼高挂。身着彩装的表演者正展示着古朴优雅的乡俗文化。台前的广场上摆放着几十张圆台,团团围坐着的男女老小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免费的黄酒羊肉,边聚精会神沐浴在令人入迷的乡俗民风之中。最为引起我等外乡人浓郁兴趣的,当属“开羊锅”的仪式,一大锅酱红色上面滚满了红枣、葱花的大块朵羊肉,以及引人入胜的全羊展示,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乡俗文化的展示,完完全全浓缩进了这座古镇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古韵。
饱享了眼福之后,随着称得上是新市“活词典”的老魏去乐享全羊宴了。一个镇上有着50多家羊肉馆,可见当地人对羊肉情有独钟的特殊嗜好之一斑。最负盛名的当数开创了“一品羊肉”品牌的酒家了。坐落在西河口水街的羊肉馆,夹杂在临河而建的一长排靠街楼当中。一走进临水的包间凭窗而眺,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石彻的笔直堤岸、青檐飞翘的深宅老院、次第闪进了眼帘。坐在这个可以尽兴浏览水街古貌的地方,不仅可以饱享“一品羊肉”的口福,还可以美滋滋地品味一番历史久远水街浓浓的古韵,之所以羊宴尚未开始,人却已醉熏在其中了。
急欲大开眼界的全羊主菜终于在一阵喜气的吆喊之中,由两只“彩蝶”用一副扎满了红绸的轿杠抬了进来。抬至桌边,立时使人满眼生辉:一只酱红色的连头带尾的全羊,横卧在搁置在木架上的特大盆子里,由一位身强力壮的男服务生搬上了桌子。顿时,香气扑鼻而来,色味诱人。几乎要流出馋水的大伙,尽管脖间的喉结滚动得厉害,但却是纷纷掏出了手机,争相把这一道如同艺术品似的珍馔,永远地留存在值得回味的镜头中。
紧接着筷头像雨点了。一块羊肉入口,香味与鲜美瞬息间弥漫在舌齿间。真是名不虚传,嚼在嘴里给人一种“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感觉。我在新疆吃过烤全羊,在内蒙古尝过手撕全羊,在苏州藏书也领略过全羊宴的风味。而眼前的全羊宴,倒是存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味觉享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假如没有悠久的食羊文化的积淀,显然是不可能有如此醉人的独特风味在其中的。听了“活词典”得意洋洋地滔滔不绝,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品酱羊肉的味道这么好,选用的都是无病健壮的二牙湖羊,配以红枣、冰糖、茴香、桂皮、胡椒等10多种辅料,经大火煮沸后改由文火焖煮三四个小时而成。也了解到了新市的嗜羊之好,起始于宋代,已有1200多年的古韵,那时就有了羊肉搭以当地已成为贡品的黄酒绝配。我思衬着:古时的独到吃法,肯定有着许多妙不可言之处。只有在古法烹饪的基础上,一个名叫张和松的师傅,才能于清同治年间推陈出新出蜚声于江南的“一品当朝”的“张一品酱羊肉”。配以黄酒助餐,使之具有了如同“活词典”讲的那种具有着“男人补肾壮阳、女人健身美容”的诸多功效。一口口鲜美的羊肉,伴搭着一口口当地产的黄酒,使我情不自主地品味到了新市羊肉中悠长的古韵文化。
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之中,又使我沉醉到了窗外另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的美景之中了。近看有石桥,远眺也有石桥,而且每座石桥造型各异,自有着匠心独运之妙。见我赞叹,“活词典”不失时机地为我解惑:原来静卧于大运河边的新市古称仙潭,特点就是: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而被分割成了18地块,而后陆续被72座石桥连成了一片,形成了36条各具特色的街弄。可惜因不可抗拒的外力破坏之故,如今仅剩10多座石桥了。好在素享盛名的状元桥、太平桥幸免于难。不过这已在新市古韵悠长的石桥文化上抹上了令人心痛的一笔。
味美的酱羊肉增加着食欲,醇香的黄酒刺激着谈兴的意犹未尽。打开了话匣子的“活词典”,引领着我们这批外乡人又领略起了新市独具一格的蚕花庙会的古韵,骤然升起对令新市篷荜生辉的层出不穷的历代名人好学古风的崇敬之意。
到处透溢着的悠悠古韵,陶醉得几乎让我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