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事在人为~~~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事在人为~~~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事在人为~~~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事在人为~~~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事在人为
改进施肥结构 实行标本兼治
  “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还是要改进施肥结构。这能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的土壤肥力,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研究所产业推广办公室张树清主任如是说。据了解,由于过量使用化肥首先造成耕地土壤质量下降,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染;其次是土壤干旱、沙化、盐碱化、酸化严重,普遍缺少有机质、中、微量元素;再就是因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活性差,生产力下降。

  ●化肥用量对增产作用 已到了“天花板”

  黑龙江克山县双河乡护心村农民孟德利今年种了1200亩地。去年他绝大部分都是种大豆,今年为了增加产量,他改种了700亩玉米。谈起化肥的投入,他说:“这两年化肥投入量一直在增加,亩化肥投入量每年都得增加10斤左右,否则就感觉粮食产量下降。”

  农民在种地时为少用化肥还是多用化肥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况:少用化肥减产,多用化肥,产量倒也升不上去了。

  有关专家分析说,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率不足40%;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而各种试验数据显示:我国化肥投入的边际效益明显下降。以氮肥为例,从1998年到2013年,我国小麦的氮肥施用量增长接近200%,但单产水平却只提升了50%。

  这说明了化肥施用量已到“天花板”,使用再多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作用也已经非常有限了。

  ●化肥减量

  要构建一个绿色肥料体系

  为了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相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如实行的测土配方项目、机械化深耕、水肥一体化等措施。

  张树清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首先要实现化肥产品绿色化、高效化,实现化学肥料增效减量;其次是构建种养一体化观念,实现化肥有机肥替代减量;再次是普及精准施肥技术,施肥机械化智能化,实现肥料精准投入;最后是管理法制化,在施肥投入管理上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通过建立科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环保种植新技术。”

  以增值肥料为例,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增效产品。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可以提高肥料肥利用率,且环保安全。 

  首先是推广机械施肥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支持企业研发推广有机肥运输及高效施用机械,发展有机肥机械施肥,克服人工短缺、有机肥施用费时费工问题。其次是推进农牧结合,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现在畜牧养殖规模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也带来畜禽粪便堆积的问题。今后在推进农牧结合中,特别是在城郊肥源集中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建设有机肥工厂,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在农村秸秆丰富和畜禽分散养殖区建设小型有机肥堆沤池(场),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三是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应用有机肥。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以补助的形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主体增加有机肥施用,实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不断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改进施肥结构

  照样维持高产

  近些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以“关于化肥减半增施有机肥维持最高的玉米产量”为课题作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少用一半化肥照样维持最高的玉米产量。试验还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团块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对氮磷钾的固定,显着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粪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料,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有机肥料占总用肥量的99%以上。近些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机肥占总用肥的比例下降到30%以下,导致耕地越种越瘦。

  针对化肥和农药给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替代模式,寻求农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其共同特点是保护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最大限度地依靠有机肥来培肥土壤,保持肥力,持续供给农作物养分。山东农大的试验表明:如果秸秆中的养分通过动物过腹还田,粮食带走的养分不能有效还田,可通过增施化肥解决,按照粮食与秸秆比例为1∶1计算,与现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产量还可略有提高。中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改进施肥结构 实行标本兼治
农村电商向生产领域延伸
耕地“治本”重点在“减化肥,增有机肥”
多举措支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改进施肥结构 实行标本兼治 2015-08-11 2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