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男人手腕上,多了条装饰物。各种各样的手串,不经意间,出现在大街形形色色男人手腕上,似乎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我一位同事,这几年,随着工作繁忙、年龄加大,不抽烟、不喝酒,别的兴趣没有,倒是多了一份手串乐趣,于是乎,在他的手腕上,各种材质的手串,从叶紫檀、橄榄核、檀香、菩提仔、和田玉、琥珀,到象牙、水晶和崖柏做的手串,跟着流行趋势,一直在变化,渐渐地,收藏起手串来,业余时间,全部用来上网买书逛古玩城,还美其名曰,研究手串里的“文化”。
用他的话说,手串是男人的一种标志,也是健康养生的物件,暇间休闲的玩物。他除了手腕戴手串,平时空闲把玩手串,成为一种习惯,即便是开会或在办公室,都会把手串撸下来,一粒一粒把玩磨蹭,好像能从中找到一个方法,抑或一种定律。
休息时,他开口闭口都是手串,什么手串不是玩物,是宁静的寄托。过去手串和佛珠,是庙里和尚的法物,佛教的专用物件,而现在社会,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竞争无所不在,让生活变得焦躁,人也变得焦虑,戴一串手串,会给你带来心灵深处的宁静,平添一种内敛,一份奢华的低调。有些手串,材质本身就有药效,经抛光打磨,圆润的外形和手感,具备独有的艺术审美效果。手串不只是男人手腕上的装饰品,更因其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得到幸运和精神上的寄托,才获得喜爱者的赞扬和推崇。
他的体会是,佩戴手串,能时时提醒自己坦然应对各种境遇,善调己心,做到遇事圆融、不忧不怖,减少不健康心理的影响。一条小小的手串,警示自己对工作、对金钱和处理人际关系,低调再低调,平静再平静,始终保持不骄不躁、不轻不浮的心态。
收藏也会跟样学样。单位里的几位年轻人,受其影响,几乎成了他“手串文化”的拥趸,从古玩店、古镇老街、淘宝网、或地摊上,纷纷购买了各式手串,堂而皇之都戴在手腕上,休息时也时不时把玩研究,交流欣赏各自的手串。
手串如此之快,成为当下男人的一种普遍爱好,一种公共时尚。无论乘地铁巴士、到商场剧院,还是外出休闲旅游,到处可见男人腕上的手串,有的还硕大无比,竟有一颗颗桂圆大,有些雕工非常细致和形态各异;电视导购、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各到各处,都可以觅到手串售卖的踪影。日常生活中,土豪戴和田玉、紫檀木、金丝楠手串;快递员、清扫工戴仿红木手串、佛珠手串,屡见不鲜,手串价格的落差,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上万元,反正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就好。
收藏手串成为一种新行当、新的投资方向。原来以和田玉、象牙手串为珍奇,突然间,一种原本无名气、问津者鲜有的植物,因收藏市场炒手的推波助澜,突然间被炒出天价,其所特有的雀眼、虎皮花纹和香气,被炒作得神乎其神,甚至鼓吹具有安神排毒、杀菌消肿功效。
盛世收藏,艺术品也要生活化。从这个要求出发,从男人戴手串,到收藏手串,说明现在普通百姓有钱有闲之后,手串的普及和把玩,也是一次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的现实写照,同时反映当下市民个人乐趣的趋同。但即便是随大流赶时髦,还是真的为了增加个人修养,手串的佩戴和收藏,都应着眼于它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传承收藏主旨,弄懂手串里的文化和内涵,历练自己的修养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