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项目一应俱全
“从家里走过来不到10分钟,吃喝玩乐这里都有。”对嘉定镇街道的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而言,睦邻中心的启用给他们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在这里,可以打牌下棋练习书法,中午花上7.5元便可享受一顿安全又美味的午餐,饭后可以在烘焙坊做做点心,或者去健身室跑步。锻炼完了也不用担心大汗淋漓,免费的淋浴室可以洗澡,洗完澡还能在公益洗衣房洗衣服……这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睦邻中心在试运营阶段就获得了不少居民的称赞。
嘉定镇街道高昌路睦邻中心位于塔城路560号,中心的建筑原是区民政局的机关大楼,由区政府无偿交给街道用于改建睦邻中心,总投资近1000万元。目前,睦邻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内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乐龄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及阳光家园等。除了多功能活动室、书画活动室、上网学习室等邻里活动设施,睦邻中心设有助餐服务点、聊天陪护室、康复训练室、医疗保健室、健身活动室等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此外,还提供洗衣沐浴、家电修理、美容美发等“低偿”便民服务项目。
记者在睦邻中心看到,为了给老人、残障人士营造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室内墙壁和桌椅采用了温和的米黄色,所有楼梯过道墙壁上的装饰品,都是辖区内老人们的摄影、书画作品,布置得像家一般温馨。
吸引专业社会组织入驻
高昌路睦邻中心负责人陈健华告诉记者,与一般睦邻中心不同,该睦邻中心的服务采取“专业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由政府搭建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了辖区内和中心城区一些专业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私营业主以项目化合作的方式入驻,为居民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公益性服务项目。目前,已入驻的有复健居家照护服务中心、夕阳红俱乐部、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新迎园餐饮公司、娇娇婚姻介绍所等15家社会组织。
“入驻的单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们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定期进行调研考核,要求其提供规范的服务运作。”陈健华解释说,工作人员中不少是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带来的健康知识讲座、趣味运动会,都较为契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怎么样,由居民说了算。”
红烧肉、清蒸鱼、时令绿叶菜……自3月份试运营以来,社区居民对睦邻中心的伙食满口夸赞。住在李园一村的徐阿姨告诉记者说,“以前一个人在家不愿意烧菜,总是随便应付一下。现在这里的午餐两荤两素一汤,10元5角标准,还能享受3元优惠,我们只要出7元5角就吃得蛮好了。”陈健华告诉记者,街道老龄人口比例超过30%,助餐服务点由嘉定迎园餐饮公司负责,午餐美味又实惠,颇受老人欢迎,目前已有150多人办理就餐卡,正式开张后将有更多人受惠。
社区居民“10分钟生活圈”
今年60岁的葛尧尧是睦邻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由于家住得近,只需步行3分钟就可抵达中心。退休前,葛尧尧曾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今她也没闲着,每天在睦邻中心为社区舞蹈队排舞,和居民一起动手做西点,一天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很是充实。作为一名专业社工,20岁出头的张婷婷十分清楚居民的需求,“综合活动室最抢手,社区很多舞蹈队都要轮流排练。康复理疗、婚姻介绍、扦脚服务也很受欢迎,睦邻中心就像一座桥梁,将好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居民一站式享受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除了普通居民外,残障人士在睦邻中心也能享受便捷贴心的服务,在享受推荐就业和职业康复之外,还能通过简单劳作获得一些补贴。陈健华介绍说,上海飞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在睦邻中心设有小型工厂,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可通过制作灯头、开关等设备获得补贴。
采访中,嘉定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单东萍坦言,由政府购买服务、借力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等形式,已成为推动社会治理有序高效发展的重要方式,也将是一个多赢的治理模式。为了让辖区内的所有居民步行十分钟就能抵达“生活圈”,除首家高昌路睦邻中心外,街道北部的桃园睦邻中心也接近完工,即将交付使用;南片的丽景睦邻中心也在积极征询各方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功能设置;东部以及中部的睦邻中心正在选址,嘉定镇街道将以辖区划分,陆续再建4个睦邻中心。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