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晓靓
接待受理集约化
从中午11点接待受理到晚上8点半结案,总共9个半小时,去年,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处理劳资纠纷创下了效率之最,新桥镇某速递公司的25名员工当天就拿到公司22.5万元的经济补偿。“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介入、集中听取情况、分析解答问题,及时受理25名当事人的援助申请;一方面与镇社保事务所、区劳动仲裁院联手,联系公司负责人申请仲裁。之所以如此高效,得益于综合法律服务平台的建立。”松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韩霜介绍。以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受理、工伤认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主要职能于一体,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集约化的办公场地为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理中,联合接待受理、联动化解纠纷成为可能。
解决过程最优化
群体性劳资纠纷的高效处理还离不开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专业队伍。韩霜介绍,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逐步建立了三支既熟悉群体性案件接待办理流程,又精于劳资纠纷业务办理的律师小组。对于案件管理,也发展出一套2-2-2动态工作流程来跟踪案件,即:受援人与承办律师的两次对接;中心与承办律师、中心与劳动仲裁院(法院)的两次沟通;中心与受援人的两次联系,在法律援助案件处理过程中实现管控,保证案件质量。
去年7月,缴纳社会保险内容不再成为劳动仲裁和法院的受理范围,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将劳动监察列入平台服务成员,督促保障员工社会保险的缴纳,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平台服务内容和项目。成熟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使原本单一的行政职能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服务效能提升。
群众利益最大化
去年9月,位于车墩镇的上海某集团因大环境影响而濒临破产,600多名员工因工资、股资、补偿金等纠纷多次上访。松江区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及时介入平息员工激动情绪,受理了318名员工的法律援助申请,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后,经劳动仲裁程序为员工挽回利益180余万元。
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服务,不仅要为受援人打赢官司,还要实实在在地为当事人拿到工资。去年,松江区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接待处置1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资纠纷79起,满意率100%,无投诉或不满意现象,仅通过法律援助就为群众挽回损失751.3万元。“打赢官司并不是胜利,群众受益才是最终目的。”韩霜认为这才是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的宗旨所在。对于结案的案件,法律援助中心对其进行后续关注,除了为案件当事人提供申请法院执行的免费文书,必要时联系劳动仲裁和法院,启动欠薪保障金制度,为弱势群体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