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行,有这么一支团队,她们用女性所特有的细致与细腻、真诚与真实、朴素与朴实,倾情演绎着一首爱的交响乐,她们就是荣获“2013-201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的高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女性工作者。
走进高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你很难把它和一所养老机构联系起来,绿树成荫的环境、一尘不染的生活区域、合理布局的各大功能区,俨然一座安静祥和的度假中心。而这一切,不仅来源于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也源自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倾情付出。
女性主旋律唱响一首“爱的奉献”
从事为老服务是一项艰辛的事业,常人难以体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女性,淳朴而优秀的她们用智慧和汗水照顾着身边特殊的亲人们,将这里变成了爱的汇聚地。
凌晨时分,在三楼护理区一夜未合眼的护理员胡存香刚刚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孙阿婆换好尿布。每隔两三个小时换尿布,更换时进行擦拭和按摩以防止湿疹和褥疮,无论昼夜,每个当班的护工都会精心做好这些琐碎与繁杂的工作,就是为了换来床上老人们开心的笑脸。
清晨5点,厨房里早已是忙开了,点心师刘琴芳早早蒸上了点心,厨师钱玉兰煮起了营养粥,磨起了豆浆,备下了开胃小菜。老人们用餐时绽放的笑颜是对她们最大的回报。
上午9点,不论是自理的老人还是专护区的老人,在社工或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康复或娱乐。他们或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唱着老调的沪剧,或跟着社工做着改良的练功十八法,抑或做着简单的手指操。
到了下午,轮到洗澡的老人就要开始在护工的帮助下沐浴了。卧床的瞿阿婆是院里的“瓷娃娃”,给她洗澡可真不是件轻松事。除了要防止她乱抓乱动,还要安抚好她的情绪,往往要两个护理员配合才能完成简单的脱衣、冲淋、穿衣。一个轮流下来,怕老人受凉的护理员却早已大汗淋漓。
95岁高龄的杨秀英老人,自2年前卧床以来,身体机能每况愈下,吞咽功能越来越差,专门看护她的护理员小钱就用注射器一滴滴往她嘴里推送;大便干燥,就用手帮她处理;脚趾烂了,就不厌其烦地帮她消毒擦药。
全心投入收获一曲“永恒的烟火”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高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莉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机制方法,建立“一岗双责”,倡导“星级的服务、星级的享受”理念。服务中心制定了规范服务的员工手册、住院老人档案信息等;对所有老人统一实行衣物洗涤分层分类、服药一人一卡委托喂药;还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和护理先进理念的包干护理“一对一”服务制度;开辟了特殊老人专护区和康复护理区,并为特殊老人落实药品服食专人负责等个性化服务。为避免老人因走错楼层而找不到房间的尴尬,服务中心采用了楼层色系定位模式,把各楼层用色块分开布局,每个楼层从标识标记到门卡、床卡、床上用品、窗帘都围绕楼层色系来展开布置。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十分注重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采取小组治疗法,建立书画、棋牌、拳操、沪剧、唱歌等多个兴趣小组,设立了老人活动“茶吧”,每月为老人过集体生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高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荣获了“2008-2009年度浦东新区巾帼文明岗”、“2011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2013-201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2013-201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团队建设开创一片“美丽新天地”
为打造一支过硬的服务团队,“全员互动”的良好机制在高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生根发芽。为老服务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服务中心通过定期组织岗位技术培训学习护理知识,开展“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专业规范、勤劳细致、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每日晨间广播操、护理员健身操培训既增强了体质,也和老人形成互动,健康阳光的形象成为她们的名片。“女性手工艺制作”、“西点制作”班等活动提高了服务技能,也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金杯银杯也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也不如老百姓的褒奖,来自老人家属的肯定是她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一路走来,她们始终肩负着政府的重托,凝心聚力,用歌声与微笑诉说着她们与这些特殊的亲人之间的故事。她们坚信,只要用心去谱写、用心去歌唱,这曲唱响在为老服务一线的、充满正能量的大爱交响乐必将越来越优美、越来越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