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金山区枫泾镇统计部门最新的统计报表表明,2014年,上海三汰包装有限公司完成年产值6239.6万元,同比增长14.24%,亩均产出665.2万元,遥遥领先于同规模其他企业。该企业是2011年嫁接于一家倒闭企业的,2012年投产以来,凭借拥有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三年来共计完成税收2259.16万元,亩均产出80.28万元;实现产值15452.4万元,亩均产出549.12万元,还发明防锈包装实用性专利15件。这是枫泾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典型事例。2010年以来,这样的企业已达到57家,盘活土地2734.5亩,给枫泾工业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英介绍,枫泾工业区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和难题,如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通过二次开发来实现内涵式扩张,成为枫泾工业区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由于枫泾工业区建设开发较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业导向不明确、内部规划不合理、基础配套不完善、建筑容积率低、个别违法用地和应建未建的闲置地等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枫泾工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升级改造。目前工业区内近500家落户企业中优质企业仅占20%左右。81家产能低效企业占地2263.78亩,亩均税收不足1万元,7家企业持有土地已建成自用生产与出租经营而税收在外,土地面积占去了256.72亩,15家企业持有土地已建成但厂房已关停搬拍,土地面积可达633.07亩,此三类企业为工业区二次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空间。
枫泾工业区经过梳理,对有实力、有规模、有发展潜力的80多家优质企业,通过政府牵头,收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厂房等需求信息,跟踪管理,扶持和鼓励优质企业对园区内低效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对80家产能低效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等途径,回购租赁闲置厂房和闲置土地,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2010年以来对产能低效企业、土地供而未用、建而未产企业进行盘活、调整、嫁接项目57个,盘活土地2734.5亩;成功完成土地回购项目4个,回购土地177.13亩;累计盘活闲置厂房面积50.36万平方米,重新引进项目93个。
对新落户企业,工业区还设立市场化门槛,建立健全项目准入预审机制,在亩均投入、亩均税收、亩均产值、亩均能耗等方面设置硬性指标并严格执行,从能耗指标、污染状况、投资强度和土地能效等方面对不同企业制定最基本的要求,引入高附加值、资源利用集约化、自主创新型产业企业。重点是“四新”企业,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对接国家部委和市、区职能部门,实现四新经济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对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上海金标实业有限公司,是新引进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自建有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还持有20多件发明和实用性专利。该企业主要产品是LED节能招牌标式,是集自主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维护为一体产业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2012年落户三年来,累计完成税收2690.48万元,亩均稅收达到26.83万元;共计完成营业收入53801.99万元,亩均产出536.52万元。
“‘新四’经济是今后枫泾工业发展方向,是枫泾经济稳步增长的必由之路。”张英说,枫泾工业区目前正处于破而后立、转危为机的关键和重要的阶段,破则立,立则兴。要紧紧抓住工业区“二次开发”机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让枫泾工业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