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与社会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进行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概念,它与终身学习思想息息相关、联系紧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终身学习计划文献中,其定义内容为:“一个城市(地区、乡镇)的发展超越了提供公民所需教育与训练的法定权责,进而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参与性的,具有文化与经济活动的环境,以提高全体市民的潜能。”
就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而言,其更多的侧重点在于结合农村自身实际,增强农民的进取意识,通过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增强其在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冶性情、增产增收、快乐生活。
农村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只有立足城乡一体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农村学习型社区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创新运作方法,提升建设水平。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群体接受教育的氛围和机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对此,金山区廊下镇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镇社区学校—村(居)学习点—宅基学习点“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格局,这值得关注。(详见今日A4版)
如何因地制宜地创建农村学习型社区?我们以为,廊下镇的探索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以镇社区学校为重点资源,拓展与延伸社区教育的领域和辐射度;二是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与接受度;三是调动与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将社区教育全方位地覆盖到全镇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助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之,学习型社区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农村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更需要我们针对地域和对象的不同特点去研究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